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坚持中国道路

行业分类:经济金融 发布时间:2015-03-27 09:15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六年。世界经济还处在修复状态和发展状态的过渡期。近段时间国际政治混乱。影响到了国际金融投资和贸易。可见,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或许能得到点什么。

第一点启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讨论,从国外到国内经久不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也是我们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

这场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思想理论和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6年来,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反思一直没有停止过。国际社会逐渐形成的共识表明,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西方模式的发展神话已难自圆其说。

第一,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流水落花春去也”。各方普遍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虚拟经济过度扩张、政府监管缺失造成的。新自由主义泛滥,经济全球化和美元霸权使世界经济积累了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波动是一种‘常态’”的凯恩斯主义也难以妙手回春。危机之后,各国普遍增加了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和对市场的监管,凯恩斯学说渐渐被各国接受,但不理想的结果有目共睹。“单向托市”的结果是,经济运行中的结构问题得不到既是调整和纠正,风险得不到及时释放,最后导致“滞胀”或长期停滞。

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一方面,我们要相信市场,凡是市场能做到的,就尽量让市场去做。只有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才由政府来做。另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市场是有缺陷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靠市场投资者的自律是不哦股的,还需要有来自政府的监管。

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于脱身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来说,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市场的“缺陷”,而是市场的“缺失”。

所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的改革,决不能把市场与政府对立起来,要针对当前“市场缺失”这一最主要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第二点启示:正确处理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金融危机不是天灾是人祸。

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遭到冷遇。在这种背景下,金融创新盛行,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大量资金被高回报吸引到金融市场之中,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而自我繁殖、自我复制、自我循环,这种“金融过度”的直接结果,就是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导致了这场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国际金融危机提醒我们,金融风险不可小觑,要协调好经济增长与金融改革发展、经济增长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决定金融,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金融发展水平和质量。实体经济发展不好,风险最终会集中反映在金融体系中;另一方面,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金融部门存在缺陷,金融发展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则会加大经济运行风险,甚至以爆发金融危机的重创实体经济。

有人说,中国的金融管得太死,容易出现“金融压制”,从而导致金融发展滞后,并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实际上,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很快,不出几年,几大国有银行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一些金融机构频频推出金融衍生产品,一些企业脱“实”就“虚”,盲目进入,导致“鸡飞蛋打”的事也不是没有。

这几年,一直有机构发表言论,表示担心中国的金融风险,如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及信托的兑付危机等。这些“另类”金融创新,一方面的确满足了一部分实体经济对金融中介服务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大量的融资服务游离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加大了监管难度,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我们认为,尽管影子银行在可控范围,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金融发展必须合理适度,必须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水平相适应。“金融压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样,“金融过度”也会破坏实体经济的发展。

还有一点经验教训是,金融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关注金融创新和监管领域出现的空白,保证监管资源的充足和监管手段的灵活,防止缺乏监管的过度炒作和投机。

第三点启示: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国际金融危机6年,让标榜为福利社会的美国、英国、希腊、西班牙、冰岛等国,开始反思其福利主义制度的可持续性,各国社保制度改革风起云涌。

当次贷危机爆发时,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建立了一整套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在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良好保障。同时,美国此时的消费金融也比较发达,美国公众的借贷消费理念不断高涨。很多人通过次级抵押贷款来实现“居者有其屋”,结果导致了房地产泡沫,进而导致了次贷危机。因此,此次危机时呈现的是消费过度和生产相对不足。

欧债危机的爆发为欧洲福利国家敲响了警钟。在此次欧债危机中,包括养老金制度在内的福利制度是其重要诱因之一。慷慨的社会保障使福利国家不堪重负。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能上不能下的刚性特征,当政府财力支撑不了过高的社保水平而试图向下调整时,就会遭遇强烈的社会抵抗。英国出现大规模城市骚乱,希腊、西班牙出现大规模反政府游行示威,都是因为这些国家在债务危机的重压下试图压缩社保支出。

这些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保障既不能缺失,也不能过度。社会保障缺失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消费不足,从而造成生产相对过剩,影响社会稳定。但是,如果社会保障过度又容易导致过度消费、经济失衡,最终造成政府的债务负担过重。

因此,我国提出“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实际上是对社会保障福利的一种合乎规律的制度安排,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不断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这样才是可持续的福利。

国际金融危机六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巨石。中国跃居世界经济第二大主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在国际金融等挑战面前。我们经受住了考验,社会制度展现了优势,体系显示了威力。应对危机的实践和成效,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与活力,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