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距离永远不是情谊的阻碍 援建兄弟情谊深厚

行业分类:传媒广电 发布时间:2015-04-21 14:55

山东烟台与四川白坭、漩坪相距2000多公里路途,中间高山,大河无数,然后一份援建的感情使得这三个地区结了一份情缘,七年来这期间没有中断更没有因为时间淡去,七年后来到北川县的白坭乡和漩坪乡,重访这两个烟台援建的北川“兄弟乡”。


山乡巨变

重灾区成温情羌族小镇

7·12汶川大地震进入灾后援建阶段后,山东结对北川,烟台则援建白坭与漩坪两乡,承担两乡的小学、卫生院、文化站、集贸市场等13个援建项目。白坭、漩坪地处北川县的大山深处,不仅山险、坡陡,而且道路在震后被泥石流、滑坡阻断,成为震后援建条件最复杂、困难最大的地区之一。

“运送物料是援建初期最难的事情,那时道路本来就不畅通,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车辆经常上不来。”援建之初担任白坭乡人大主席的陈英权回忆道,即便如此,烟台援建队伍依然想尽办法搞运送,甚至人拉肩扛把物料运上山。乡里百姓也经常聚起七六十人,赶来帮忙。

正是在两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白坭、漩坪两乡援建项目仅半年多便基本完成,白坭乡在北川县关内12个乡镇中首个完成援建任务,白坭小学则成为关内第一个竣工投入使用的学校。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记者曾来过白坭、漩坪探访。那时,进山道路均为最原始的土路,路面泥泞不堪,一旁则是万丈悬崖,短短27公里的路程竟走了1个半小时。进入乡政府驻地后,百姓民居显得陈旧老化,部分因地震受损的房屋也分散其中。

而今,记者重返白坭、漩坪,乡间土路已变成水泥路,路边加装齐全的防护设施。在两乡百姓的悉心维护下,所有的援建项目墙面整洁、设施完好,在百姓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旁的百姓住家,也在乡政府的统一规划下重新修葺,并进行具有浓郁羌族色彩的装饰。在白坭乡主干道中,还树立着一块写有“烟台援建白坭记”的石碑,成为烟台与白坭友谊的永久见证。

授人以渔

移植烟台特色农业经验

距援建结束已过去4年多时间,除了一个个高标准的公共基础设施,烟台在这里还留有什么印记?

曾在白坭乡担任副乡长、现任漩坪乡人大主席的周永说:“不光是这些看得到的建筑项目,烟台兄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烟台经济发展经验,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启示。”

援建工作结束后,白坭、漩坪两乡干部都曾到烟台参观学习,而烟台规模化发展特色农业给乡干部很大的启发。如今,白坭、漩坪也拥有了自己的特色规模化种植业。

“白坭、漩坪地处高山,特殊的自然环境尤其适合中药材、贵重苗木的栽种,可之前都是各家分散种植,再拿到集市上兜售,最后拿到手的钱有限。”周永说,“如今两个乡都成立了中药材、苗木苗圃等合作社,还发展了土鸡、生猪、牛羊养殖合作社,由商户集中收购销售,大大提高了收益。”

情深意切

“白坭大姐”向烟台兄弟问好

如今,走在白坭、漩坪两乡的街道上,百姓只要得知是从烟台来的客人,总会热情地说上一句“谢谢你们”。“兄弟”则是当地人对烟台人最常用的称呼。

白坭乡居民唐均华得知烟台记者到来,急匆匆从山坡上赶来。看到唐均华,记者一眼便认出了这位曾被援建队伍亲切地称为“白坭大姐”的乡亲。

在援建开始后,看到烟台工程人员忙得无暇顾忌日常起居,唐均华主动帮着收拾房间、洗衣服、做饭……“那时,我在乡里的临时卫生院做保洁,看到烟台兄弟日夜拼搏那么辛苦,我就过来帮下忙。”唐均华说,“我第一次进他们的宿舍,里面简直乱的不成样子,每天吃饭也是凑合。看到他们为乡里百姓建了那么好的学校、卫生院,自己却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就帮着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一直到他们离开。”

唐均华告诉记者,援建队伍撤离前,工程队的兄弟们曾叫她走出大山,到烟台打工。因家中有亲人需要照料,所以她留在白坭乡生活。“我现在除了日常打点散工,家里一年还能出栏近10头猪、几十只土鸡,日子过得还不错。回去告诉他们,我过的挺好的,我们白坭、漩坪两乡百姓过的都挺好的。”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