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鲤城街道古迹概述

行业分类: 发布时间:2016-07-20 15:06

鲤城地处县境中部木兰溪中游平原,历史悠久。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西部置清源县,将其辟作县治。宋至元属嘉禾乡,明至清属功建里、孝仁里,民国为中山镇,设立城关镇。鲤城街道境内有文庙、天地坛、雁塔、正觉寺、金石山及宋代古南门桥等名胜古迹,历史上有陈可大、林宋卿、刘君芳、刘思职等属于鲤城人。

南桥社区位于鲤城南部,以南门桥得名,南门桥现改名为宋桥。南门桥又名升仙桥、仙溪桥,位于南门社区与柳坑社区之间。宋绍兴八年(1138年)由陈可大三兄弟捐资倡建。南门桥历代几经洪水冲击,元、明、清、民国各代先后进行过10多次重修,桥墩一直保持宋代的建筑特色。有10墩19孔,墩为船形,1980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桥街有兴贤庙,是明嘉靖年间,戚继光部刘元适、钟士秀、赵光明、史钟离、张元伯5名将士抗倭时在南门牺牲,群众建庙塑像奉祀,又称五帝庙。清顺治十年(1653年)曾学拱、刘俊伯等重建,占地1800平方米,1985年复修,现存明代碑刻、石龟、石鼓等。南门还有郑公祠,始建于宋,又称后嵩祠,奉祀郑樵,也称郑樵祠堂,现存建筑为明代重修,占地800平方米。

城内街有文庙,宋初建于城西,咸平五年(1002年)县尉段全迁建今址,历经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1985年再修,现存建筑占地4100平方米,存有宋代石鼓、碑刻多块、清龙柱与清朝5个皇帝的御制匾额等。1985年8月,县博物馆设在文庙,馆藏文物4500件。境内先后有“三茅”、“三戴”:唐同光三年(925年)进士、凉州刺史茅南轩,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茅偕,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进士茅元;民国时期有戴氏三名人,即戴启熊、戴启燕、戴梦祥。还有任仙游县路加医院院长的名医郑赞化等。

鲤城街道境内除著名的雁塔外,还有飞钱旧居,为宋奉直大夫陈汝器宅居,现存大宗祠、飞钱祖居与宋石鼓、清石刻等;更有三妃宫,宋名三妃庙,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修,存《三宫小记》碑刻等。十字街有西亭宫,亦称天后宫、吉水宫,明始建于田埂底,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始,仙游境内天后宫仅此处有司春秋致祭。20世纪90年代迁建于会仙,占地1000多平方米。现存一对浮雕石柱,精雕百鸟百花,省内少见。

据有关史料载,宋代十字街境内一带丘陵起伏,有老鹞山、洋山、会仙山、纸山、墓顶山等5座小山丘,犹如五只雄狮,睡醒欲下,俗称“五狮落栏”。南宋学者朱熹来仙讲学,游览十字西亭时指出:“若于此地建街兴市,必定日兑斗金。”后发展为永正、太平、安怀、鳌峰等四境。西亭一带形街成市,商贾云集。社区内的“天地坛”又称“社稷坛”,为古代祀天地、祈五谷丰登之所。宋乾道初年,知县赵公绸修建;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县徐观复重建,清代屡次修葺,乾隆年间知县陈兴祚又重修。还有古迹“十八战”,明嘉靖四十二年倭寇入侵仙游,戚继光率官兵及仙游民众平倭寇在七级土地庙和龙泉山顶反复冲杀十八次和九战回合,大败倭寇。由此而得名“十八战”。西亭宫、天地坛、十八战均列入县文物保护。

鲤城街道古迹还有郑纪祠,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占地2000平方米,存有石碑、石鼓等。1985年重修;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正觉寺,1986~1991年重建,占地8000平方米、赵朴初题写寺名。洪桥街的蔡襄祠,始建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现存厅堂为明末建筑,其中的“圣旨牌”移存县博物馆;柳坑街有宋建的陈可大祠,明倭患后重修,占地1500平方米,1985年重修,存明代石鼓等。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