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国庆档票房低迷,这个锅谁来背

行业分类:传媒广电 发布时间:2016-10-10 11:54

今年国庆和去年有一点不一样——没堵在路上的人也没去电影院贡献票房。据报导,今年国庆档票房为15.8亿元,相比去年的18.5亿元足足缩水了将近三亿。其实不止是国庆,截至如今,2016年全年的票房相比去年都呈现出负增长状态。

当然,今年票房在数据上的下跌有很多原因,比如刷票房的叫停和发行方对票价补贴的减少。不过作为观众最直接的感触,就是今年好片太少了!尤其在暑期的国产电影保护月,除了家庭片《爱宠大机密》和电视剧IP片《使徒行者》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有不错的成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则是《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和《封神传奇》这类集中高颜值演员和知名IP的大烂片。到了国庆,从放出预告片就被疯狂吐槽的《爵迹》依然获得大量排片,观众的失望直接影响了《七月与安生》和《追凶者也》这类口碑片的票房。

【影片质量影响票房?那网络电影怎么算?】

如果把影片质量作为电影票房的主要决定因素,那么网络大电影市场则又呈现出和传统院线电影完全不同的情况。举个例子,去年一部名叫《道士出山》网络电影,制作周期8天,总投入28万,主演是个几乎没有接触过影视行业的网管。在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以付费形式播出,上线四个月,票房达到了2600万。

2600万的票房是怎样一个概念呢,今年院线引进了日本著名漫画《寄生兽》改编的同名电影,票房也才有4000万。再综合成本,《道士出山》带来的回报率恐怕是大多数院线电影无法想象的。

那么这说明《道士出山》是一部好电影吗?看过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否定这个结论。《道士出山》这部从名字就透露出浓浓山寨气息的片子沿袭了80年代香港僵尸片的老套路,里面充满了尴尬的演技和5毛钱特效。

我们当然可以用互联网的老套路解释这一切:移动设备的普及导致互联网渠道下沉,网络电影富有刺激性的题材吸引了大量遍及在乡镇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而视频网站的付费成本也远远低于去电影院看电影……

【网络电影受众都是屌丝?并不】

或许这些是网络电影火热的原因之一,不过网络电影中的一个细分类别恐怕能给我们更完善的解释,那就是同性题材的网络电影。

《上瘾》、《双程》、《不可抗力》……这些改编自2005-2010年间女性向同性题材小说的网络电影和网剧集中在2016年爆发。不同于传统的贴片广告、播放量分成盈利形式,同性题材网络电影的变现方式可以算的上是花样百出。因为同性题材网络电影基本以美男+美男的模式吸引女性用户,每部网络电影的主演都是高颜值鲜肉,在出演电影后演员也会被捧红。制作方通常会在准备拍摄时就签下演员做旗下艺人,偶像养成后依靠粉丝经济方式,例如上网综、见面会、直播、歌曲发行、艺人周边等等途径进行长期变现。

最有趣的是,当引起大量关注的网剧《上瘾》被勒令下架后,发行方直接在淘宝店上出售未删减版的DVD,每册DVD售价200余元,首批发行的7000册很快售罄。

200多元的DVD,动辄上千元的粉丝见面会门票和同性爱这种相对小众的题材,又推翻了关于网络电影受众大多是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屌丝一说。

【网络电影火热源于信仰充值?】

我们总在说中国版权意识差,相比日本和欧美,用户对内容付费的习惯很差。而面对院线电影市场的冷淡和网络电影市场的火爆,我们或许可以大胆的做出这样的推论:年轻一代并没非没有内容付费习惯,而是目前在主流文化推崇下诞生的内容产品让他们毫无付费欲望。

2005年到2006年左右,广电总局先后发布了黄金时代禁播境外动画和电影管理条例关于电影产业和动漫产业的两条禁令,在电视剧方面,做出了黄金时间不得播放凶杀暴力涉案剧和古装剧播放数量等等细则的限制。也恰好是从这时开始,PC互联网开始广泛普及,电视台和广播台不再是人们获取文娱制品的唯一渠道,加上各个国家对于互联网这一传播渠道的重视的缺失,2000到2010十年之间,互联网呈现出了文娱作品的另一种“百花齐放”。

电视上播着喜羊羊和抗日神剧,人们却在网上看着《越狱》和《火影忍者》,书店里推销国学经典,年轻人却在看穿越小说和同性爱小说。互联网让内容和渠道在天平上的位置发生了倾斜,而这一点点小波动只是埋下了一颗种子。

当时的中国被称作盗版大国——网上支付不便、还处于学生身份的受众经济能力差、包括一些字幕组和原创作者都在无偿提供内容。而等这一代人成长为拥有经济能力和消费主权的社会中流砥柱一代时,当初埋下的种子就发芽了。

在二次元的ACG圈子里有个词叫“信仰充值”,意思是在喜欢的作品推出周边商品时受众心甘情愿的掏钱购买,为了自己的爱好付费才能证明是真爱。于是乎很多人花成千上万购买动漫手办,甚至动漫人物的演唱会门票都被疯狂抢购。从另一角度讲,ACG受众非常理解“变现促进内容生产”这一商业逻辑,也身体力行的对这一逻辑表示支持。

人们在网络电影方面爆发的巨大消费力,其实也是“信仰充值”的另一种体现。当成年后可以花费少许费用重温在青少年时期喜爱的作品时,恐怕没人会拒绝。而院线电影的挫败,正是一些曾经占据主流渠道的内容制作方对受众审美喜好自以为是的误判。

看着林正英僵尸片长大的一代,宁愿在买会员看粗制滥造的《道士下山》也不愿意去院线看充满了着假鬼和精神病的国产鬼片。看着穿越小说和同性爱小说长大的一代,宁愿看新人出演的《太子妃》和《双程》也不愿意去看小鲜肉演的关于出国劈腿堕胎的青春片。

【结束语】

我们所说的互联网普及和渠道下沉,只是网络电影市场热度上升的表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互联网对于内容和渠道地位的重新定义。

当人们拥有选择的空间时,渠道的力量正在被疯狂的削弱。如果电影院没有人们想看的电影,人们就选择不去电影院;如果电视上没有人们想看的节目,人们就选择不去看电视;如果报纸上没有人们想看的文章,人们就选择不买报纸。互联网或许颠覆了很多东西,但互联网没有颠覆文娱产业,互联网的存在只是给了人们更多选择,人们可以去选择自己想看的、想要的、喜欢的。

当我看到网剧《上瘾》被全网禁播后通过DVD形式出售时,突然觉得此情此景十分讽刺:在很多人的电脑都不再安装CD光驱今天,在很多人习惯用手机和平板看剧的今天,一部网络剧的DVD居然能在几分钟内售卖7000册。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受人喜爱的作品可以以任何形式传播:在线播放、网盘下载、DVD……

影响院线票房和电视收视率的也从来不是互联网的便利和免费,而是互联网上内容呈现的质量。被限制和条例塑造的“主流文化”作品正在逐渐丧失口碑和影响力,而亚文化群体展现出了非凡的消费能力和传播热情。大刀阔斧的限令、禁播,用人为行为控制内容市场或许在一朝有所成效,可这埋下的却是在几年后才被发现的恶果。

内容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引导而非限制,如果未来内容的制作和发行依然要在诸多限制和条令中挣扎,那今年院线票房的衰落将仅仅是悲剧的开端。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