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人工智能需要深度学习

行业分类:业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6-10-21 11:28

“这是一部你绝对猜不到结局、脑洞最大的科幻短片!”——这是一位观众对首部人工智能编写的影片《Sunspring》的评语。这部出现在今年6月的伦敦科幻电影节的影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与关注,因为它的编剧“本杰明”,不是人。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编剧,是比会下围棋的谷歌AlphaGo更具挑战的尝试。

影片的导演奥斯卡·夏普和来自纽约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罗斯·古德温把几十部电影剧本输入进AI,让它自己“学习”。几秒钟后,AI就开始“唰唰”地写起剧本,最终他们按照机器人对人性的理解与表达,拍出这部影片。

面对人工智能咄咄逼人的挑战,人类得以稳坐如山的底线,便是拥有复杂多变的情感。正是“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哭”之类毫无理性逻辑可寻的特质,让大部分人坚信机器永远只能扮演仆人的角色。这部非人类作品的出现,让我们不禁嘀咕:未来是可以预测的么?

这是一道“语文”数学题

人类编剧往往要经过苦思冥想,等待灵感一现;或是体察生活,将其升华为艺术创作。而编剧本在“小明” (本杰明的昵称)这里,没这么复杂。

“其实,人工智能编剧就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语言文本的输出。”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栗青生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它与前几年机器写诗的原理类似,不同在于现在使用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机器学习等。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侧重于在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的行为模式研究。

那么“小明”是如何学习的呢?“在学习这些剧本时,需要将剧本分为单词、句子及段落等,并作为分析的单元,这个过程被称为剧本的结构化,然后找到期间的关联模式及语义特性。”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系副教授张龙飞向记者解释。

“这种关联可以是临近词之间的关联,也可以是上句与下句、上段与下段之间的关联。”从事AI研究的专家赵宇说。

找到了关联,也就意味“小明”摸到了遣词造句的规律。“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让机器自动分析已有剧本中组词和组句的规律,然后对未知的词句进行预测。”栗青生指出,对人的学习而言,我们常说“见多识广”,其实对机器学习也是一样。每一部剧本都包括有成百上千条的文本台词,而每一句台词中的字词搭配都有一定的规律,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可以让机器自动的组织这些台词文本,从而产生新的剧本。

但,这还是一般意义上的剧本吗?“只能算是基于既有学习材料,根据统计学习预测产生的上下文语义关联性联结,使之形式上成为一个剧本。”赵宇直言不讳。

从影片中不难看出,AI是憋足了劲往“科幻”上靠。在一个时空模糊的未来世界,注定要有人死去的悬疑背景、略显突兀的三角恋情、男主一言不合就自杀、吐眼球……这一切元素都让AI“硬生生”地融合在一起。其中,大段前言不搭后语的对白、跳脱的情节以及毫无逻辑的剧本结构,让网友看得是一脸懵,直呼“小明,人类真的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看来,与其说“小明”编一个剧本,不如说它做了一道“语文”数学题。

但栗青生却表示,应给予AI的“处女秀”更多包容。“机器的剧本创作现在还处在‘小学生’时代,要充分允许这样的‘小学生’去‘照猫画虎’‘比葫芦画瓢’。”

那么,在专业剧作者眼中,“小明”的首秀能打几分呢?

高路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系副教授,同时也是影视编剧,曾撰写过十余部影视作品。在观看完九分多钟的影片后,他向记者坦言:“我不认为这是个电影故事。”

“一个剧本的标准应该是按照逻辑讲述一件事,塑造人物并传递情感。”高路认为,就影片本身而言,该剧台词缺乏逻辑,看不到人物塑造,感受不到情感传递,甚至看不明白基本的逻辑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