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火电和清洁能源谁的胜算更大?

行业分类:能源行业 发布时间:2016-10-27 15:03

在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电力市场一方面在不断开发着新能源,另一方面则又发展着传统的火电能源,那么到底谁的胜算更大呢?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某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则直言不讳的表示,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是我国能源改革的共识。目前弃风、弃光现象已经很严重,又出现了弃核的苗头,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

来自媒体的报道显示,包括贺禹在内的多位来自核电利益相关方的政协委员联名建议,从政策上明确核电按基本负荷方式运行,确保核电满发、多发,发挥核电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光伏企业的两会代表,也公开为行业目前存在的“限电”、补贴拖欠等问题积极发声。

综合来看,无论是最近新挂牌的两大电力交易中心的职能定位,还是此前出台的一系列围绕电力体制改革的文件,政策上的天平,其实一直都是向清洁能源倾斜的。

不过,在经济放缓大背景下所带来的就业等问题的综合考量下,尤其是在部分清洁能源依然要靠大量补贴才能生存的情况下,与火电开始直接发生利益冲突,清洁能源的胜算如何,显然是个未知数。

1直面对垒

在总体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关系也开始变得紧张。

作为核电企业的两会代表之一,对于当前核电的发电情况,贺禹显得并不太满意。

在他看来,现在一些建成投产的机组被要求参与深度调峰,甚至长时间停机备用,并不符合核电技术、安全、经济、环保的产业特点。因此,核电机组就不应参加调峰,不应该频繁进行负荷调整。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上一年下降437小时,降幅达到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有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低至5000小时。

与核电相比,在限电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光伏电站显然要算一个,这也是今年光伏界两会代表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破解限电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晶澳太阳能董事长靳保芳建议,从法制和政策上保证可再生能源全额收购有效落实;改善能源消费观念,保证新能源电力消费优先权;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提升输送能力;限电地区合理分配指标,按可并网容量指导企业装机,保证全额上网;优化能源制造与消费结构,提升电力消纳能力。

除了直面表面问题外,此次参会的清洁能源企业代表,也指出了整个电力行业中不公平竞争的关键所在。

贺禹就表示,目前我国的电价形成机制中缺乏环境成本因素,煤炭的环境外部成本没有内化,清洁能源环保价值未得到体现。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的环保价值也未纳入价格,这导致价格信号的失真和价格机制的扭曲,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

“在这种价格刺激下,我国煤电行业继续快速扩张,核电、风电、光伏等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发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出现了弃风、弃光和弃核现象,能源结构转型面临逆向替代的可能。”贺禹表示,能源供给侧改革必须考虑环境成本在内,解决清洁能源上网难的问题,鼓励多发、满发。

环保部环境规划研究院与能源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煤炭开采、运输及使用三个环节上,外部成本分别为每吨68元、52元、85元,但这些环境外部成本并没有充分体现在当前的煤炭价格中。

2天平向谁倾斜?

就公开信息来看,无论是最近新挂牌的两大电力交易中心的职能定位,还是此前出台的一系列围绕电力体制改革的文件,政策的天平,其实一直都是向清洁能源倾斜的。

比如,在最近挂牌的北京、广州两大交易中心的组建方案中,其中的一个职能,即是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消纳。

类似的信息还有,在此前发布的系列电力体制改革的配套文件中,也无不给予包括光伏在内的清洁能源更多的空间,包括赋予新能源“优先发电”的权利,以及建立电力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机制,积极开展跨省跨区辅助服务交易,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等等。

对于清洁能源而言,尽管有着政策上的倾斜以及环保的需要,但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尤其是部分清洁能源依然还要靠大量补贴才能生存的情况下,此时与火电开始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综合来看,其胜算显然不大。

即便抛开依然需要依靠政府补贴这条不论,对于清洁能源而言,最大的劣势在于就业的拉动方面。

根据人社部披露的数据,初步统计,全国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约130万人需要分流安置。这130万人还仅仅是对应的此次去产能的就业人员,整个煤炭行业对应的就业人员肯定要比这大得多得多。

尽管发电不是煤炭的唯一需求,但在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的当下,这显然将成为火电企业生存的主要筹码。

尽管现在还是火电仍然占用电的主要部分,但是这并不是以后能源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方向,更清洁、更方便的能源才是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