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现在正面临着转型升级,但是摆在我国制造业面前的问题确是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缺少核心技术,主要零部件产品还是以来进口。
近日,这个尴尬的局面终于打破了。太钢集团成功研发出圆珠笔头球座体所用的“超易切削钢丝”,打破了我国圆珠笔头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其工艺技术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
球珠虽小,却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作为制造业大国,这些年来我们攻克了不少重工业、军工业方面的高精尖项目,航天、高铁等已然成为中国名片,但民用工业方面却不能自主生产、创新升级。此前,国人在海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现象屡屡见诸报端,正是这一症结的缩影。如何让科技改造工艺路径、提升产品品质、精致国人生活,让“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阔步发展,应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大国到强国,一字之差,却需要投入更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小小圆珠笔折射出的,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问题:虽然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设备也是世界一流,偏偏做出的产品档次不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可见,只有将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制造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突破。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在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强国”的路上,我们还是要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用“精造”把“中国制造”推向世界领先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