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影评人X的献身

行业分类: 发布时间:2017-02-20 15:34

去年的一场豆瓣电影评分事件,虽然表面问责平稳系统,实际上是在问责中国电影和中国一部分从事影评的人。中国可能出现影评人么?《故事》的中文译者周铁东老师的回答是不可能。去年,网上有过一场关于这个疑问的讨论。当国产电影不再值得关注时,影评人成了背黑锅的人。其实,看电影之前看看评论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好事在宣发大军的进攻下也成了坏事。在我的圈子里说句实话比什么都难,我心想不就是个电影么?

在这场关于“影评人”的讨论中,我的朋友X让我认识到江湖复杂,却真的残存一种说真话的影评人。

以前,X在豆瓣专门分享冷门电影资源。那时大学毕业,他作为一个实习记者,过着早出晚归的日子。后来,一众粉丝随他前往微博另辟疆土,他也离开“非虚构”走入“电影”这个依赖虚构的行业,在各个工种里学徒。最早,我看到的冷门电影都要感谢他。每次下载或淘碟,习惯性地在豆瓣标注,几乎每次他都在我三至四年前看过那部电影且留下短评。当年,我惊讶于这个人对电影的热爱。

现在流行说欠谁一张票,我倒觉得作为电影爱好者欠这群“资源帝”不仅一张票。其实,他们有很多分类,专门发布文艺片、粉红电影、邪典片、好莱坞老电影等。在微博上X发布的电影没有细分,但他说他只分享他认为好看的电影。不发布电影院的新片资源是这个群体的底线。后来,X在资源帝们因为底线没保住而集体跟片方互相打架时,选择抽身离开了,这是他的第一次出走。

之后是关于电影的评论,有时在电影院看完片,X会在微博写几句观感。很多时候,他是绝对标准的,就是说跟什么标准去比较,很重要。所以,很多人觉得他毒舌。随着粉丝多,影响越来越大,电影上映前片方花钱封他口,几次拒绝之后,连X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了,对方也放任了他的言论。

国内出现不了真正的影评的原因,可能是熟人社会,宣发不易,一个差评会影响多少票房?也许,这种情况在观众没有判断的情况会有,局面是可悲的。

影评人分两种,一种是拿钱说好话的,专业的。一种是像X那种,基本上是一种私人事件的衍生,我把这个事比喻成吃菜,不一定非得厨师才能评价菜品。非议总会有的。对于X来说,电影在2016年时从为其打工变成了以其为业。影评的事,还是业余。

准确地说,X的这次出走与一场精神危机有关,生命有限,热情消减,热爱将熄,不如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一生阅过这么多电影。这么说是因为一场病,他托着病怏怏的身体在电影这条路上与我相遇。

两个精神危机的人相遇了。这几年,连续几个朋友的离世导致我对生命的看法有变化。我同意只有作品留下,生命才有痕迹。

我们就这样踉踉跄跄地进了我们心中伟大的电影行当。

进门之后,发现这行里有个分支是“影评人”,或者叫营销号,这个身份的确尴尬。有的人想写未必有机会,有的人看了未必要写,有的人写了未必拿得到钱,有的人想看内部场未必进得了门,有的人蹭票未必面带尴尬,有的人场场点映可见,有的人秘密看片。

风光的表面之下是他们和片方都有着近似于复杂的捆绑关系。一说,人家邀你看片,喜欢还好,写点东西;不喜欢,哈姆莱特的问题就来了。说,还是不说?人情社会,尽量沉默——这是你成熟,也是你失去立场的借口。下次,谁请你看片?因为,真存在这么一群依靠电影宣发生存的朋友,我对这些顶着“影评人”帽子的营销号并没有反感。粉丝知道他们的方向仍追随,两厢无事,也挺好。

这群人也是无奈的。刚才提到的好电影的绝对标准,我在半年内基本上就变成相对标准了,包括X。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我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底线就好。

对方往往泯然一笑。很多时候,看片会看到他们来了,就预感到一拨好评被他们带来了。与X的献身不同的是,他们献身了电影宣传。有时,X会主动打探某部电影的看片会。作为影评人的X具有公信力。据我所知,此人在大家看来是一个怪人。有一次,我们同看片,看完后被片方在门口请求他写点什么,他觉得这个片子好,但不接受片方的要求(这个文字要求里包括这个不能提,那个不能说,什么点不能剧透等等,条目清楚,最后整个营销方案还有整理成七八册,留待以后作为参考)。X写好文字,贴微博,瞬间阅读量过万,片方无法影响,只能好评与批判都随他去。

这个江湖需要的是这么一个人。2016年,“影评人”三个字再次推上风口浪尖也是因为X的献身。那晚,我们看完后,我就干别的事情去了。第二天,他的名字上了微博热搜。一轮粉丝围剿、媒体架秧子、一群朋友的提醒把他搞得多少有点焦灼,他清静惯了。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我能感觉到X心绪受到影响。这直接导致我们聚会的饭菜配置有了变化,具体的表现是原本外出吃饭的配置是一个驴肉烧饼、一碗粥、一盘炸鸡。在这个事件的影响下,几个朋友吃饭的配置变成了麻辣味烤鱼,串串香,酱油炒饭。食物变好了,却吃得不多,大家吃饭的心情某个时刻很微妙。

国内的事就是如此,大肆谈论,影响变大,紧随其后的是很多专家学者站出来认为某些网络影评人拖了国产电影的后腿,看样子要按敌对势力处理。影评人被他们高估了。这是我见过的,电影圈子里最简单的一群人。

回想起下半年得到通知说某地下午一点多内部放片,这个时间点对我来说十分煎熬。不料,X早上把我叫醒,兴冲冲的样子就像粉丝去见大明星。我们乘地铁跑了半个北京去看电影。到了影院,认识的影评人招呼一下,都没忘记问X身陷的舆论大战。开始看片后,我留意身边的人,他们都在黑暗的角落,各自抹着眼泪。

这群天真的大人啊。出门后,宣传人员嘱咐X帮忙推荐。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一定会的。因为,我们吃饭时他仍在热情谈论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一个电影为什么好看,一个电影为什么预示着一个作者已死。大家四散,北京太大,返回时天渐渐黑了。内心为一场电影而激动,影评人真的很好满足,很容易变成“自来水”。问题是这部电影到底如何,你用没用心,大家心里清楚。有的人懂事就不提了,有的人,像X就会说出来。

关于电影的话题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以接近电影为傲的人,我们谈论电影时就是在谈论电影。任何人都可以去谈论,但我自己更愿意听我相信的人谈论。有时,拍电影拍得精疲力尽时,庆幸还有他们的观点和嬉笑怒骂在,真好。

现在,很多人想去掉“影评人”这个认证标签。很多人的微博认证已悄然变成“前影评人”。好好的一个词就这样坏掉了。

不过,在我内心里,有些“影评人”的名字依然闪闪发亮。在我身边像X这样献身舆论的不多,他们大都在电影出来后低调打分。在黑暗的影院带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有时再低调,我也会循着他们的痕迹寻找他们。在微博,或见面时毕恭毕敬地竖起大拇指:“好样的!”

今年,离电影更近了一步,时刻没忘自身的责任,认清好与坏,影评人X今年一直唠叨的三部电影已经或将来都能在电影院看了,它们是《降临》《爱乐之城》《沉默》。我相信同样献身于挚爱的人,都能理解我的喜悦。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