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资本发展的背后 搅动厨电业有何意义?

行业分类:家用电器 发布时间:2017-02-25 11:36

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资本开始逐渐显现威力,动用资本的手段,包括并购、重组来实现企业意志,正成为近年来行业的趋势之一。可是在很多人看来,驾驭资本的一方多半是行业巨鳄、甚至是门口的“野蛮人”,而另一方往往困于现状,日渐衰微。

然而事实是如此吗?实际上,也许是一些大制造企业或国际财团并购案背后牵扯的利益纷争过于吊诡和惊心,所以资本峥嵘的表象总让局外人深觉暗藏玄机。实则,实体经济以资本为杠杆撬动博弈或对赌的企业两端,或许存在一些发展高度上的不对等,但结果却往往不是简单的“贪吃蛇”模式,而是能让双方都能在寒冬市场下找到快速做大规模的新出口、新方式。呈现出资本应有的积极引导面。

资本之合:日出东方与帅康电气

这种资本正面效应最显著的表象就是“1+1>2”的合力。比如2016年末厨电业的一起案例就让资本充当了一回双方各自找寻良久的破局助推器。12月4日晚间,日出东方(603366)发布公告称拟以不超过7.5亿元的现金收购帅康电气75%股权。已经与帅康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邹国营和其它股东签署协议,拟以不超过7.5亿元现金收购帅康厨电业务75%的股权。

一方是过去几年,以中国最大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商身份登陆资本市场上的日出东方,旗下虽拥有太阳雨和四季沐歌两大品牌,却和许多太阳能企业一同,在家电下乡的政策红利退潮后,遭遇着光热产业需求过度开挖后的寒冬劫。从近几年的财报上看,日出东方的营收和纯利看起来实在不怎么理想,2014年以来的营收持续负增长的态势。而该企业2015年年报也曾公开表示2016年将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开展工作。

另一方,则是曾经位列中国厨电行业三巨头“方老帅”的帅康,最近两年来,创始人邹国营退出一线经营,作为帅康集团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的帅康电气,正在谋求通过引入新的资本和商业伙伴,解决其在最近多年来的中国厨电市场竞争乏力、后劲缺失,掉队第一集团等问题。

对于两者而言,一个面临增长天花板,一个急需止跌回血。一个看中的是向厨电、净水等新业务转型,继而借力打力,完成品牌在不同领域的跨越性转型;另一个谋求的则是引进资金和人才团队,共享相应的渠道和营销资源。因此借助于资本运作,双方一拍即合。尽管这次股权收购对于厨电业本身而言,是能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还是只为挽救节节下跌的资本市场预期实现保本增值,效果及后续还未可知,然而我们还是应该抱有观望的兴趣,去看看资本注入后的厨电产业在2017年,在新的大厨电形势走向下,日出东方和帅康电气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又将如何去引爆市场。

资本之分:万家乐与自身厨电业务

放眼2016全年,关于资本峥嵘的运作案例,还有一例是无法绕开的。要知道,在资本发挥并购融合的作用之外,还有一种区隔于合力的离心力存在,而这种拆分的资本运作,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同样有着特殊的策略指向性,万家乐就是利用资本实现“分家”的典型。

2016年11月10日晚间,万家乐(000533)拟将其主要业务之一的厨卫电器业务进行剥离,将对应的燃气具公司40%、60%股权分别转让给西藏汇顺和张逸诚,经交易双方协商确定本次标的资产100%股权的转让价格约为7.45亿元。

作为一家在行业超过30年的老牌厨电企业,“万家乐 乐万家”的经典广告语犹回荡耳畔。但伴随着近几年热水器领域合资品牌的来势汹汹,让万家乐的燃气具品牌影响力及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万家乐在其公告中也指出:厨电业务多年发展后相对成熟且进入平台整理期;近年来研发及设备等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其万家乐产品竞争力下降,销售收入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加大市场投入来实现,盈利能力因此不断下降。2016年,正因厨电业务业绩下滑,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800万元至4900万元。

同时经万家乐自己测算,如需进一步发展厨卫电器业务,将要在新厂房建设及设备升级改造等投入超过5亿元,资金压力较大,经营风险较高。因而此番原大股东将上市公司万家乐成功卖壳,剥离厨电业务后,万家乐主营业务将变更为以输配电设备为主业,投资供应链管理、商业保理等其他业务。

尽管外界对于新入主才半年多的大股东蕙富博衍的身份背景和后续动作猜测无数;尽管从此前业务表现来看,万家乐在输配电设备上逆势扩张的前景依然严峻;又尽管万家乐方面对于公司未来是否继续在多元化的方向上进行探索的问询不置可否,但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万家乐痛斩厨电业务也是为降低资金成本,缓解财务压力,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一种无奈之举。可以预见的是,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之下,老牌厨电企业万家乐的发展,也在从上市公司回归非上市公司之后,被赋予了更多自主发展动力。

资本之势:并购下的新引爆口

以上两则资本运作的案例,点燃了略显沉静的2016年的厨电市场,实则在此之前厨电业的资本运作就已暗流涌动。2016年年初,青岛海尔斥资54亿美元,以创造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并购历史新高的价格完成对美国GE家电业务的资本收购,而早从2012年开始,海尔就逐渐完成了对新西兰国宝级家电企业斐雪派克的绝对控股权,随后才在2016年开始重兵投入厨电行业。

根据披露的数据,GE家电2015年前9个月的销售收入是46.58亿美元,EBIT息税前利润为2.23亿美元,在美国长期占据第二大家电品牌地位,仅次于惠而浦。其空调、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热水器等均有出色表现。对此外界普遍认为,本次收购GE家电资产使海尔在美洲的业务得以突破,将在产品、供应链、销售网络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收购GE家电的战略意义远大于短期财务价值。

对于在国内市场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消费疲软和竞争对手强力追赶的海尔而言,在内生式增长困难的情况下,寻求外延式增长无疑也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措施。两者业务渠道整合后将可能引进GE厨电技术和理念进入中国,结合海尔本土化经营,有望实现国内厨电业务快速增长。

往大了看,2016年的中国家电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并购的案例并不在少数。美的收购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德国库卡、日本东芝家电;海信收购夏普北美;创维收购德国美兹,一系列资本方面的动作,都显示出中国家电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和全球地位的提高。而厨电这样一个有着相对丰厚的利润率,及较低的技术进入门槛的行业,跨界资本更是没有不心动的理由。

此外,基于中国家庭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带来的烹饪需求升级,厨电产品的丰富和多样化。过去是烟灶消三件套,现在微蒸烤,甚至是洗碗机、料理机等新品层出不穷。更为重要的是,厨电与传统的大家电相比,农村的空白度高,城市的迭代空间更大。

尽管当前厨电产业的营收规模还在千亿左右徘徊,但是在整个中国家庭住房结构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诸如洗碗机、嵌入式厨电等品类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不仅将推动整个厨电产业从一千亿向两千亿的扩张,单品利润空间也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家电企业借助资本力量来整合产业、跨界整合的案例会越来越多,尤其在全球市场的整合,都将借助资本利器。

因此不论是资本的融合还是分割,是跨界并购还是海外收购,归根到底,利益和市场面前,调动资本之势不可逆。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