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耕地保护需农业机械协同发力

行业分类:机械化工 发布时间:2017-03-23 09:4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耕地至关重要。耕地质量的提升不仅关系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效益,更关系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多年来,秸秆、农膜、农药化肥等引起的土壤污染、地力下降等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2017年两会,解决土地污染问题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解决当前土壤污染问题基本思路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强调:一是预防,二是风险管控,三是安全利用。”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落实才能打好这场土地治污提质的硬仗呢?

耕地治污要解决三大问题

耕地治污并不是盲目进行的,要治理好耕地污染,首先得明确这三个问题:

第一,化肥农药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5%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第二,农膜白色污染。据统计,我国农膜每年残留量高达四十多万吨,残膜率达20%~40%,比如新疆棉花种植农膜残留率达25%;第三,秸秆利用率低。我国每年产生大约7亿吨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率却不足50%。以上三种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那么,针对这三大问题,治污要从何处着手?

政策护航耕地治污

为更好地解决耕地污染,农业部于2015年印发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了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目标,即“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今年,“一控两减三基本”还在不断推进和实施中,此外,在耕地治污上,农业部还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土壤污染治理有序推进,耕地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得到有效遏制。可见,国家对于耕地污染治理重视程度之高,在落实政策上的不遗余力。当然,耕地治污仅凭政策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农业机械发力耕地治污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施力和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各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机械得以研发和使用,在农业生产和耕地污染治理中发挥着更大作用。

秸秆机械,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机技术的不断成熟,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成为一条最快捷、最能大批量处理剩余秸秆的有效途径,能有效遏制秸秆焚烧行为,大大减少环境污染。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蓄水保墒能力。

植保机械,植保是农业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也是农产品安全的技术保障。为响应农药化肥“零增长”号召,我国诸多地区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和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项目,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引进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减少盲目及重复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预计未来,各种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如: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大型风送弥雾机等将成为主要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也将逐年增加。

废旧地膜回收机械,农膜在提高地温、保水、保肥,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的同时也极易造成地膜残留。农膜残留负作用很多,解决的办法有多种,但利用残膜回收机进行及时回收效果最好。早在2016年有消息说,农业部委托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在新疆地区做残留农膜机具的试验,农膜回收设备将成为农机购置补贴的重点支持方向之一。预计2017年,甘肃、新疆、陕西、宁夏等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重点推广残膜回收设备。

结语:耕地治污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从技术水平、监管措施、补贴政策等多方发力。目前,实施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减少耕地污染,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