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工匠精神成关键词 各国企业诠释不同

行业分类:机械化工 发布时间:2017-03-26 09:28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工匠精神”成为了一个关键词。2017年2月24日,在北京举办的“工匠之光”——寻找中国家电业的工匠精神高峰论坛暨颁奖盛典上,主题为“中、日、美、德企业对工匠精神的诠释”的论坛同期举行。论坛邀请A.O.史密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丁威,博西家电大中华区首席数字官徐成茂,上海林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光杰,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建生,这四位来自极具工匠精神的四国企业代表,围坐一堂共话工匠精神。在此次论坛上,对工匠精神不同的诠释得到碰撞,成功的经验得以分享。

中国:守正创新,工匠精神走出国门

中国的老字号体现了我们传承至今的工匠精神,当今中国的家电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时期。周建生说:“工匠精神现在的体现,主要是李克强总理讲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有时代意义的。中国家电企业践行工匠精神也比较深刻,拿海尔来举例子,企业的理念是给用户不断创造价值提供更多的产品,从这个维度来讲,工匠精神就是不断创新、追求精品。”

在工匠精神不断创新、追求精品的基础上,加西贝拉一直致力于以振兴民族压缩机产业为使命,树立了打造世界品牌的匠心。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加西贝拉始终保持尊重人、培育人的人才理念。所以在培养匠人上,加西贝拉也在一以贯之地坚持。周建生说:“我们倡导‘人人都能创造奇迹',这样才能打造‘匠企’制造‘匠品’。”

工匠精神在加西贝拉所属的华意系身上得以充分体现,甚至走出了国门。为了增加压缩机产品的品种,华意跨国收购了西班牙的压缩机工厂。这个工厂在华意之前经历了几任欧洲的和美国的老板。收购前,测算出来未来3年要持续亏损。但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压缩机行业有丰富的全球竞争经验。通过传承中国的工匠精神,把匠心、匠人、匠品传承过去,很快在2016年就扭亏为盈。“首先,把这些理念跟‘老外’沟通,主动请西班牙工厂的团队骨干到华意来参观,感受最直观的中国企业的工匠精神。其次是充分沟通,把我们的产品理念传递过去,在新品的开发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加西贝拉研究院开发出更高水平的产品,植入到西班牙工厂。”周建生说。

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匠人文化

陈光杰介绍,日本浓重的匠人文化,把工作不是当作自己赚钱的一个工具,而是树立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岗位的态度,绝对地注重细节。工匠把自己的产品看成自己的人格和信誉的表现,他们并不以功利和富贵为荣誉,他们以完美极致为荣,对工作的坚持对极致的挑战,演变成日本普通民众所崇尚的道德取向。日本有3000多家2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至今为止,追求极致、挑战自我的工匠精神已演变成为日本人的全民素质。

陈光杰在介绍上海林内如何践行工匠精神时说:“第一个要倡导社会的公平公正,使工匠精神有一个立命的土壤。第二个方面要努力打造一个健康长寿的品牌企业。坚守主业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和稳健经营,给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场所,使他们富有激情得工作。第三个方面,给人才创造一个成长通道。员工要接受一辈子的教育,希望把这样一个平台做好,改变以前的体制和机制,使员工有晋升或是改变自己生活的通道。第四方面要使工匠精神在上海林内进行沉淀和升华。一个企业要有战略的眼光,持之以恒促进技术人员的教育,使我们的激励体系和文化土壤形成合力,让传承企业工匠精神在公司生生不息。”

在企业里践行工匠精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每个企业有它的特点。上海林内的一线员工许多都来自农村,首先要给他们做在职场上的技能培训。来自农村的工人要融入这个城市生活非常困难,林内每年都要举行许多宣传活动,帮助他们融到城市。陈光杰说:“我们要关心他们,要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在他们的生活点点滴滴,公司也会做许多具体的工作,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工作,了解这个城市,了解他们到这个陌生的环境当中怎么去工作生活。”陈光杰也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景,他说:“匠是工的升华,我希望社会各界共同促进中国二元社会的变革,共同努力培养广大的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并使之他们成为工匠。我们非常欣赏皓月的光辉,但是我们更期待,繁星似锦的天空。”

美国:品质+管理两手都要硬

中美文化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管理文化和生活文化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没有必要把生活习惯完全复制过来,不能把生活文化习惯上的不同无限放大。不能只看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些跟企业经营没有关系。文化习惯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冲突的管理文化上要有所取舍。跨国企业每天都在跟这些管理文化的冲突在做斗争,比如,美国的工匠文化强调对员工要平等要一视同仁,中国更多的是权威文化。丁威说:“我们的办法是充分尊重并融入中国本地的文化,发挥工匠精神。尊重当地的生活文化,但坚持的一定是美国公司的经营哲学,比如,对人平等不歧视。”

“用最深入浅出的话来讲工匠精神,最有效的解读就是绝不偷工减料。这听起来并不高大上,但实践20多年来,我认为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对管理者来说每天都将是一个挑战和崭新的磨练,会遇到各种需要决策的案例。能不能坚守,禁受得起诱惑,把绝不偷工减料当成最基本的红线来维护至关重要。”丁威说。举例来讲,如果把原有的安全装置改成低价产品,只要生产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年可能节省2000万元的成本。低价方案的诱惑力很大,但红线绝对不能逾越,要一直坚持在每一个产品的开发环节、生产制造环节、服务环节、公司经营环节都绝不偷工减料。真正把这项原则作为一个公司内部的红线去维护,这是工匠精神的最基本门槛。

“我没有去具体统计,但是我非常自豪。直到今年为止,我只要在国内就会坚持每个月开比较严肃的质量分析会,所有的中高层管理员都要参加,把所有的质量数据拿出来分享。”质量一定是一把手工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坚持不懈地把“绝不偷工减料”落地。丁威说:“20多年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它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文化建设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是整体队伍的锻炼培养。”

德国:不惜代价地追求极致

谈到工匠精神,人们必然会想到对产品质量的,谈到产品质量就会想到德国制造。其实很多年前,德国制造是带有侮辱性的一个名词,因为那时候英国人不信任德国的产品,因此给他标记“Made in Germany”,以示区分于其他产品。德国制造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徐成茂总结出德国制造有3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是它有非常完整的行业标准,如果今天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很多标准其实滥觞于德国标准。第二个是非常完整、严谨的企业管理流程。在博西家电集团,每年都要花时间来优化和完善流程,一个完整的流程能够减少很多失误和很多质量上的瑕疵。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有一大批践行、欣赏这种文化的员工。

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人,工匠首先是人。在人员培训方面,博西家电的做法是——“不惜代价”。徐成茂说:“即使培养的员工工作不久就离开了这家公司,付出了那么多代价是否有必要?其实,如果不是这样德国的汽车公司也强大不起来的,花了很多精力培养的员工去到别的公司,就能够帮助周围形成一个生态圈,形成一个汽车零部件制造的生态圈,那也是对整个行业的贡献。所以即便培养的员工不在博西家电工作也要倾尽全力培养他们,把他们打造成一个工匠,让他们能做好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方面我认为也是全球的文化价值观的体现。”

以前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只要在电源上不出问题,基本不会有什么大事。徐成茂介绍道:“如今我们做的互联产品、智能家电有个显著特点,变成网络化以后的产品,他的安全就变得非常重要,为了打造这个安全,确保我们的家居互联的质量、安全没有任何妨碍,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是不计代价的。”仅是围绕安全测试,公司就请了50名国内外的专家,其中包括全世界最顶级的专家,甚至包括德国国防部的专家。把追求极致、不偷工减料、把一件事做好的精神体现得非常充分。徐成茂引用到德国同事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为了安全,我们什么都舍得,这里面没有代价的问题,任何代价我们都舍得付出。”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