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滴血测癌靠谱吗?

行业分类:健康保养 发布时间:2017-05-24 17:19

肿瘤一直是健康医药的重点观察对象,据悉在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清华大学罗永章教授团队关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研究成果。

一时间,各种新闻铺天而来,纷纷声称此项技术为“一滴血测癌”。

其实,早在2013年罗永章团队就已证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于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2016年,罗永章团队完成了肝癌上的临床研究,由此而生的试剂盒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第三类(最高类别)医疗器械证书。

然而“一滴血可测癌症”真的靠谱吗?真的有这么神奇?

早在2013年,罗永章教授已经在一次采访中辟谣过,“一滴血可测癌症”这一说法很不准确,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监测肿瘤”。他认为,由于射线剂量大和费用较高等原因,CT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并不适合经常性地使用,因此,肿瘤标志物对于癌症病人预后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文章标题会误导老百姓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患哪种癌症。”

所谓的“一滴血”查癌症,就是查血中的“肿瘤标志物”——罗永章教授主要研究的Hsp90α就是一种肿瘤标志物。

因此要理解“一滴血可测癌症”,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在肿瘤细胞作用下产生的、能够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通常,它在肿瘤患者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健康人,在肿瘤筛查、诊断、判断预后、评价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比如一般来说,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是AFP、肺癌的是CEA、卵巢癌的是CA125、乳腺癌的是CA153、胰腺癌的是CA199等。这些肿瘤标志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发展,对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一定的帮助。与其他肿瘤监测手段相比,肿瘤标志物检测更方便、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

肿瘤标志物它的出现到最终运用到临床上时,需要满足几项标准,一是敏感性:某种标志物在某种肿瘤存在的百分比例非常高,二是特异性:能够区分出患者与正常人的能力。

相对于其他肿瘤标记物来说,将Hsp90α用于肝癌检测具有三个突出的优点:灵、准、早。灵是指灵敏度,Hsp90α检测肝癌的灵敏度为93%,而目前临床公认的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在本次平行比对的临床试验中灵敏度仅为53%;准是指对AFP检测结果为阴性(即:AFP检不出)的肝癌患者,Hsp90α的检出率高达94%;早是指可以发现早期肝癌,肿瘤细胞在早期就能够分泌Hsp90α进入病人血液,其检测灵敏度是91%,而AFP对早期肝癌很不敏感。同时,Hsp90α对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混合性肝癌等常见肝癌类型均有较高的灵敏度,极大地突破了AFP仅对肝细胞癌较为适用的检测局限。此外,Hsp90α检测肺癌的灵敏度也显着高于公认的肺癌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罗永章教授在今年3月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应用研讨会上,向参会的嘉宾展示了关于Hsp90α最新的研究成果。罗教授当时的报告主题为“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是一个全新广谱肿瘤标志物”。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