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传统的船舶制造行业亟需进行转型发展

行业分类:机械化工 发布时间:2017-08-19 10:12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传统的船舶制造业转型之路刻不容缓,中国船舶产业智能化、自动化成为中国船舶走向世界的关键命题。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造船企业三大指标中,尽管造船完工同比增长57.4%,但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下降29%和30.5%。大部分船企生产任务安排只能维持到2018年,2019年船台(坞)空置率将明显上升,部分船企开工船舶不足。

当前,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国家也正在加大机器人在船舶、飞机、民爆、传感器、仪表等制造行业应用示范的推广力度,提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面对呈爆发态势的机器人市场需求,七一六所作为国家重点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瞄准产业前沿,加紧机器人产业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的最高点。

但是,如何在船舶制造中引入机器人技术,解决船舶焊接(产品库 求购 供应)、喷涂(产品库 求购 供应)、打磨等一系列应用问题,一直是国内船舶制造企业关注的重点。为了配合中船重工更好更高效地造船,716所开展了造船机器人的研发。

当前的航运市场无法将“黄金时代”已造船舶完全消化,船舶数量不仅能够满足货物往来的需求,而且大大盈余。业内人士指出,行业不景气情况下,将有一批船企倒闭停产,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大型央企将生存下来,兼并重组弱小船厂。

目前,我国船舶制造业90%以上的设备制造以人工为主体,基本上没有机器人。而在国外,大部分环节都已经开始用机器人,包括分段的切割焊接、组装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是发达国家的造船技术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封锁,而先进的造船机器人更不可能直接卖给我们国家。

此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骨干企业加大精益管理,降成本,多措并举提升效率。如中船黄埔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通过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开展成本专项管理、积极抓好采购管理等多措施“截流”,降低成本费用超过3亿元;山船重工实行修船车间独立核算,促进修船车间降本增效,船体等主要车间定额消耗材料费用比标准降低18%。

不仅如此,海工项目交付仍然低迷,在手订单风险加剧。受国际原油价格低迷影响,国际知名海工运营商的接连破产倒闭对海工装备建造市场打击巨大,船企手持海工平台项目延期交付和弃船现象愈演愈烈,市场环境持续恶化。

全球贸易下滑、行业产能过剩、订单缩减、资金短缺等种种问题使得国内造船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船舶工业处于走出低谷,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加快我国船舶产业转型发展,需要从追求速度转向品质提升,总体来看,未来我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依然较大。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