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九华山人文历史中的道教文化

行业分类:传媒广电 发布时间:2017-09-25 09:17

在中国古代,道教文化受到很多君王的关注,在中国也有很多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九华山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那么九华山的道教文化是什么样的呢?

据《福地考》载,九华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最早在九华山进行宗教活动的是道教。据《福地考》载,曾有不少高道在九华山修炼,今仍在九华山流传着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故事和诗文,九华山不少地名也都与这些道教人物和传说有关。东晋末至中唐之前九华山是道家修真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九地。今九华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认为葛洪等人修行的遗迹。陵阳县令窦子明,及其后的子安白日升仙等广为流传的神话,折射了早期九华山是仙家修行地之一。

九华山道教在唐代处于兴盛时期。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朝廷特许道教信众在九华山营建开元观,并诏以馆元真。今观冲,即是开元观遗址。天宝年间(742—756年)建有仙坛宫,乾宁年间(894—898)高道赵知微建延华观,富丽堂皇。建于南唐大顺年间(890—891年)的保宁观、崇贞观等,都在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得朝廷赐额。自唐开元年间新罗僧盘乔觉卓锡九华之后,九华山被佛教信众崇枣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佛教日渐兴盛,信众云集,寺庙林立,香火不绝。道教在九华山的地位渐渐退居其次,在两宋时期,曾兴旺发达的延华观被佛教徒改建为“沙弥庵”,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修建的“甘贽道庄”也被改建成“龙门寺”。明清时期,九华山虽然修建了云峰堂、玄夷堂、九华正院等遭观,在太极洞、古仙洞、伏虎洞等古老的岩洞处有一些道人聚居,但道教的势力仍是日趋衰微,活动范围日益缩小。而佛教在九华山的地位则日益巩固,且得到帝王的敕赐和地方官府及广大信众的支持。在清至民国时期,道教的影响更为减少,还出现了僧道杂居的特殊现象。如据1942年九华山僧道名册统计,九华道院、太极茅蓬、海慧寺、净修茅蓬、西来庵等处共住有道士8人,女冠13人。解放后只有几个道士道姑在九华山一带活动。进入21世纪以后,九华山区又有少数道人恢复活动,但主要仅限于度亡、医卜等方面。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