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国家公祭”和所有中国人都有关系

行业分类:安全防护 发布时间:2017-12-14 10:53

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国耻更是不能被忘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国家公祭日升旗和下半旗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同步举行了悼念活动。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大屠杀幸存者的逐渐凋零,今后能够以亲身经历讲述这段历史的人将越来越少,直至为零。到那时候,这场大屠杀将只能通过各种文字、影像以及实物遗址等方式呈现。就在12月10日,国内最年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管光镜老人与世长辞,享年100岁。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已经从1756人减少到不足百人。

这意味着,人们对待这场大屠杀历史的心态以及认知程度,会发生一些微妙变化。实际上,这种变化已经有所表现。例如在知乎上有一个著名的提问: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提问目前已被浏览600多万人次,拥有2000个以上回答。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说明有些人对这段历史开始感到陌生,另一方面也表明,许多人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这段历史建立心灵连接,去感知和认识历史,并转化为个人记忆的一部分。

在历史事件日渐久远、幸存者逐渐凋零的背景下,在国内社会“承平日久”,许多新生代对近代史缺乏“痛感”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值得认真回答,这决定了我们今后该如何去面对这段历史。

从个人的角度,大屠杀可能与一个人及其家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但这并不表示,这段历史就与你彻底无关。比如一个认证为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的网友回答很直接:“如果我姥姥当年不是幸运躲过那一劫的话,今天就不会有我了。但是有很多人没能躲过。他们不能替自己说话了,所以就该被遗忘了吗?”

这段回复其实涵盖了两个层面意思,其一,当年有些人侥幸逃过一劫,然后才有现在的“我们”;其二,当年没能逃过一劫的人,必须要有人替他们讨一个说法,而这也只能落在“我们”头上。换言之,“我们”都是这场大屠杀的幸存者,这决定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历史,并且担负着铭记历史、告诉后人的责任。

从国家记忆的角度,南京大屠杀不止是一桩极其恶劣的暴行,也在各种层面上影响了战局、时局以及战后的社会心理。这虽然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可以明确的是,这段历史已经化为一种国家记忆,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影响我们对当下与未来的取向。从这段惨痛记忆汲取的经验教训,能够指引我们在未来道路上走得更加沉稳、自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设立一个国家公祭日,每年要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缅怀遇难者的原因。

南京大屠杀与我有什么关系?今后可能会有更多人问这个问题。而这也正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意义所在,如果有机会去纪念馆祭奠遇难同胞,在公祭日沉下心回顾这段历史,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