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柳一煤机 |
型号: | BRW(RB)80/20(31.5) |
工作压力: | 20/31.5 |
柱塞直径: | 40 |
重量: | 1300 |
转速: | 535 |
柱塞数: | 3 |
材质: | 铸铁 |
驱动方式: | 电动 |
用途: | 增压泵 |
类型: | 液压柱塞泵 |
泵轴位置: | 卧式 |
叶轮数目: | 多级 |
叶轮结构: | 封闭式叶轮 |
流量: | 80 |
规格: | 两泵一箱,一泵一箱,单泵体 |
电机转速: | 1470r/min |
原理: | 柱塞泵 |
工作液: | 乳化液(含5%乳化油的中性水混合液) |
电机功率: | 37/55KW |
BRW(RB)80/20(31.5)乳化液泵主要由曲轴箱、高压钢套、泵头等组件组成。在泵的排液腔一侧装有安全阀,另一侧装有自动卸载阀。
箱体是安装曲轴、减速齿轮、连杆滑块、高压钢套、泵头的基架,又是主要的受力构件,采用高强度铸铁整体箱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钢性。曲轴选用优质锻钢制成,轴瓦为钢背高锡铝合金瓦,齿轮采用优质合金钢,硬齿面,具有较高的传动精度。连杆大头选用剖分式结构以便装拆,小头与滑块采用球形连接,与柱塞用T型槽悬挂结构,拆装方便。
在箱体进液孔上方设有放气孔,以放尽该腔内气体。在进液腔盖下方设有防冻放液孔,可放尽进液腔内液体。
4.3泵头组件
本组件是泵的液力端。泵头用优质锻钢制成,下部安装三组吸液阀,上部安装三组排液阀,为便于拆装,阀体内的吸排液阀均采用整体式结构,用压盖压紧。
4.4高压缸套组件
柱塞选用优质钢表面喷镀硬质材料,经精密磨削,表面具有较高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和防腐性。柱塞密封为三道矩形密封结构,装配时,三道矩形圈的接口位置应相互错开。缸套用40Cr材料制成,用螺钉与阀体联接。
4.5安全阀
安全阀是泵的过载保护元件。采用调整碟形弹簧对阀芯的压紧力来调节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以满足泵在调定压力下正常使用,它的调定工作压力为泵调定压力的110%。
4.6卸载阀
卸载阀主要由单向阀、主阀和先导阀组成,
工作原理:泵输出的高压乳化液进入卸载阀后,分成四条液路。第一条:冲开单向阀向支架供液。第二条:冲开单向阀的高压乳化液经控制液路到达先导阀阀杆的活塞腔,给先导阀向上的一个推力。第三条:来自泵的乳化液经中间的控制液路和先导阀下腔作用在主阀的推力活塞下腔,使主阀关闭。第四条:经主阀阀口,是高压乳化液的卸载回液液路。当支架停止用液或系统压力升高到超过先导阀的调定压力时,作用于先导阀高压乳化液开启先导阀,使作用于主阀推力活塞下腔的高压液体卸载回零,主阀被打开,这样来自泵的液体经主阀卸载回乳化液箱,同时单向阀在乳化液的压力作用下关闭,此时单向阀后腔形成高压密封腔,从而维持阀的持续开启,实现阀稳定卸载状态。泵处于低压运行。当支架重新用液或系统漏损,单向阀后高压腔压力下降至卸载阀的恢复工作压力时,先导阀在弹簧和液压力的作用下关闭,主阀在推力活塞下腔重新建力起压力,使主阀关闭,泵站恢复供液状态。
调节卸载阀的工作压力时,需调节先导阀调整螺套,即调节先导阀蝶形弹簧作用力,其调定压力出厂时为泵的公称压力。
4.7蓄能器
本泵采用气囊式蓄能器。其主要作用是补充高压系统中的漏损,从而减少卸载阀的动作次数,延长液压系统中的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吸收高压系统中的压力脉动。蓄能器在安装前必须在气囊内充足氮气。注意蓄能器内禁止充氧气和压缩空气,以免引起爆炸和气囊老化。
蓄能器充气方法有三种:即氮气瓶直接过气法、蓄能器增压法以及利用充氮机等方法。在充气时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下列程序:
⑴取下充气阀的保护罩。⑵装上带压力表的充气工具,并与充气管联通。⑶操作人员在启闭氮气瓶气阀时,应站在充气阀的侧面,俆俆开启氮气瓶气阀。⑷通过充气工具的手柄,俆俆打开压下气门芯,缓缓地充入氮气,待气囊膨胀至菌形阀关闭,放尽充气工具及管道内残余气体,方能拆卸充气工具,然后将保护帽牢固旋紧。
蓄能器的气体压力,应经常定期检查。当不工作时蓄能器内的剩余气体压力最小应大于或等于液压系统最大工作压力的25%,其最大值应小于或等于液压系统最小工作压力的90%。
5、泵的使用
5.1使用单位必需指定经专门培训的泵站司机操作管理,操作管理人员必需认真负责。
5.2安装时泵应水平放置,以保持良好的润滑条件。
5.3在使用泵站前,首先应仔细检查润滑油位是否符合规定,油位在泵站运转时不应低于油标玻璃的红线或超过绿线。各部位机件有无损坏,各紧固件不应松动。各连接管道是否有渗漏现象,吸排液软管是否有折叠。
5.4在确认无故障后,将吸液腔的放气堵拧松,把吸液腔的空气彻底放尽。待出液后拧紧。点动电动机开关,观察电机转向与所示箭头是否相同,如方向不符,应纠正电机接线后,方可启动。
5.5泵启动后,应密切注意它的运转情况,首先应空载运行5-10分钟,泵应没有异常噪音、抖动、管路泄漏等现象。检查泵头吸排液阀压紧螺堵、泵与箱体连接螺钉等,应无松动现象方可投入使用。
5.6投入工作初期,要注意箱体温度,不宜过高,油温应低于85℃,注意油位变化,油位不得低于红线。乳化液箱的液位,不得过低,以免吸空,液温不得高于40℃。
5.7在工作中要注意柱塞密封是否正常,柱塞上有水珠是正常现象。如果发现柱塞密封处漏液过多,要及时更换和处理。
6、泵的维护和保养
泵站是整个液压系统的关键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是直接影响泵的使用寿命和采煤工作面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6.1润滑油
用68#机械油,不应使用更低粘度的机油,以免影响润滑,
润滑油应在运行150小时后换第一次油,同时清洗油池,加油必须在滤网口加入,运行中作适当补充,严防煤粉矸石进入箱体内。
6.2日常维护保养
6.2.1检查各连接运动部件、紧固件是否松动。
6.2.2每班开泵前检查各部位密封是否可靠。
6.2.3要求用扳手经常进行检查吸液阀压紧螺堵是否松动,并用力拧紧至拧不动为止。此项检查每周不得少于一次。
6.2.4检查吸排液阀的性能。平时应观察阀组动作的节奏声和压力表的跳动情况,如发现不正常,及时处理。
6.2.5检查曲轴箱的油位和润滑油池的油量,必要时加以补充。
6.2.6每月检查一次蓄能器内的氮气压力,充分发挥蓄能器的作用。
6.2.7当使用泵的环境温度小于0℃时,停泵后必须将吸液腔内乳化液放尽,以免冻坏箱体。
6.3升井维修
泵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磨损和锈蚀等原因,失去了原有的精度和性能,应进行升井检修,根据实际情况,更换必要的易损件,基本恢复原来的性能。
本泵的连杆螺栓拧紧力矩为100N·m—150 N·m,并用开口销保险。
7、泵的主要故障及排除方法
7.1乳化液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 障 |
产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启动后无压力 |
1.压力表开关没打开 2.卸载阀单向阀阀面泄漏 3.卸载阀主阀卡住,落不下来 4.卸载阀中节流堵堵塞 |
1.打开压力表开关 2.检查阀面,清洗杂物 3.检查清洗主阀
4.检查并排除 |
压力脉动大,流量不足甚至管道振动噪音严重 |
1.泵吸液腔空气未排尽 2.柱塞密封损坏,排液时漏液,吸液进气 3.吸液软管过细过长 4.吸排液阀动作不灵,密封不好 5.吸排液阀弹簧断裂 6.蓄能器无压力或压力过高 |
1.拧松泵放气螺堵,放尽空气 2.检查柱塞副,修复或更换密封 3.调换吸液软管 4.检查阀组,消除杂物,使动作灵活,密封可靠 5.更换弹簧 6.充气或放气 |
柱塞密封处泄漏严重 |
1. 柱塞密封圈磨损或损坏 2. 柱塞表面有严重的划伤拉毛 |
1.更换密封圈 2.更换或修磨柱塞 |
泵运转噪声大有撞击声 |
1、轴瓦间隙加大 2、泵内有杂物 3、联轴器有噪声,电机与泵轴的轴线不同轴 4、齿轮磨损 |
1、更换轴瓦 2、清除杂物 3、检查联轴器,调整电机与泵轴线 4、换齿轮、齿轮轴 |
箱体温度过高 |
1.润滑油太脏 2.轴瓦损坏或曲轴径拉毛 3.润滑油过多 |
1.清洗油池,更换新油 2.更换轴瓦或重新刮瓦、修磨曲轴颈 3.调整油的位置 |
泵压力突然升高超过卸载阀调定压力或安全阀调定压力 |
1.安全阀失灵 2.卸载阀主阀芯卡住不动作或阻尼孔堵塞 |
1.检查调整或调换安全阀 2.检查,清洗卸载阀 |
支架停止供液时卸载阀动作频繁 |
1.卸载阀单向阀漏液 2.去支架的输液管漏液 3.先导阀渗漏 4.蓄能器内氮气无压力或压力过高 |
1.检查清洗单向阀 2.检查更换输液管 3.检查先导阀阀面及密封 4.充气或放气到规定压力 |
7.2卸载阀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 障 |
产生原因 |
排除方法 |
压力调不上 |
1.先导阀中节流堵或下节流堵孔堵塞 2.推力活塞密封面或O形圈损坏 3.先导阀座和阀芯的密封带有杂物或损坏严重、漏损大 |
1.清除节流堵杂物
2.更换O形密封圈或有关零件 3.清除杂物或更换阀座和阀芯 |
卸载阀不卸载 |
1.上节流堵堵塞 2.先导阀有蹩卡 3.管路系统有漏液严重 |
1.清除节流堵杂物 2.拆装检查先导阀 3.排除管路系统漏液 |
乳化液温度高 |
单向阀密封不严、正常供液时此处有溢流 |
更换或研磨阀芯和阀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