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会员

青岛力天世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贷款,房产手续,商标注册

更多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更多联系方式
  • 联系人:郭晓刚
  • 手机:13864295677
站内搜索
 
更多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钢集团回应债务危机:历史包袱沉重
新闻中心
中钢集团回应债务危机:历史包袱沉重
发布时间:2015-06-12        浏览次数:13        返回列表

环球财经网讯:自去年爆出债务预期以来,中钢集团正在承受巨大的调整压力。

  中钢集团5月18日回复《第一财经日报》称,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且集团前期发展中快速扩张,经营粗放等问题在行业低迷时期集中暴露,从而出现了债务危机迹象。

  据中钢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正进行“内外”调整:对内是以“止血、瘦身、造血”为目标,推进改革;对外则是以“时间换空间,不逃避债务”为目标,推进金融债务的结构调整。

 债务重组

  实际上,自去年9月份曝出贷款逾期后,中钢集团就开始寻找解决危机的出路了,并做出了一番近乎“伤筋动骨”般的折腾。

  按照中钢集团之前提出的设想,需要采取一些系统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基本明确将分5步走,第一步是重塑业务板块;第二步将中钢集团各个板块里的一些核心公司构建好,优化管控模式;第三步是改革总部机构,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第四步是优化人员配置,最后一步是完善体制机制。

  其中,在业务梳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将贸易、钢铁、炉料三大下属公司按照存在贸易物流的共性合并以外,还开展工程装备、科技新材料,投资的、服务的、期货经纪、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业务梳理。

  在这之前,中钢集团已经进行过多次人事更迭。在徐思伟真正执掌中钢集团之前,前任总裁贾宝军也曾采取了一系列“瘦身”措施,但鉴于中钢此前推崇的激进扩张模式,而在应对快速转变过程中,适应的脚步并没有同步跟上,导致不少问题“积重难返”。

  5月18日晚间,中钢集团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书面回应,受宏观经济下行、行业市场低迷、历史包袱沉重等影响,中钢集团前期发展中快速扩张、经营粗放等问题集中体现,出现了债务危机迹象。

  据财新周刊报道,截至2014年12月,中钢集团及所属72家子公司债务逾100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近750亿元,涉及境内外80多家银行,以及一些信托、金融租赁公司。报道还称,中钢已委派相关机构进行了审计,“集团是否资不抵债已有第三方判断,但整体债务重组方案还未成型”。

  一位中钢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媒体所说的债务重组,可能指的是中钢跟银行在谈是不是消债、免息、债转股等这些手段,中钢将这称之为债务调整,相当于是通过调整债务结构,来缓解资金难题。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中钢集团确定了一个称之为“业务重组、债务结构调整、体制机制管理变革”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对内是以“止血、瘦身、造血”为目标,推进内部改革调整,对外则是以“时间换空间,不逃避债务”为目标,推进金融债务的结构调整。

  在财新周刊的最新报道中,新的债务重组协议还在做,目前债务协议仍以银行借新还旧为主,但是否所有债权方都同意,还需要再观望。

  “债务结构调整这块,目前是最大限度争取各相关方的支持,另外还通过新平台公司的运营,防控业务转型中的经营风险。”中钢集团方面如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