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有话说/很多家长都把“兴趣”当成玩耍来看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事实上学习钢琴可不是玩玩闹闹哦!既然作为一门学科,当然也有相应的规则和禁忌。
学琴第一忌:只上课,不练琴。
有些家长对学琴没有足够的认识,殊不知艺术课程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课,只需上课听懂,课堂掌握就可以。学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练琴的时间最好每天都可以保证,初学者练琴的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即可。级别高的学生需要适量增加时间。考虑到有些孩子学校的功课比较紧张,可以适量减少时间。但切不可隔三差五练琴,这样的效果远不及天天坚持来的明显和有效。
练琴的时候,尽量不要放任孩子自己练习。有些孩子自觉,对自己要求高,另当别论。但大多数孩子的自控力都是比较薄弱的。今天偷这个懒,明天钻那个空,时间久了,练琴不仅没有好的效果,还会加重不良习惯的养成。所以家长们千万要留个心眼儿,陪着孩子练习。
学琴第二忌:一味求进度,不练基本功。
许多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是拔苗助长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我见过有些家长会经常问:什么时候能考级?考级前大概要练多久?多久能学到可以弹得像老师这样?……
我的回答是:求快不求质,很快;求质不求快,很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学琴的世界里,种豆得瓜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就算是天赋异禀的孩子,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勤奋的练习,同样不会发光。
学习艺术就像造楼房,没有良好的地基,造高了一定会塌。这就是为何社会上有些学生学到高级练不下去,回过头来又开始练基本功的道理。其实基本功是需要伴随一生的,就算是专业演员,基本功也是每天的必修课。
学琴第三忌:学琴是孩子的事,与我无关。
学琴是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的:一是老师、二是学生、三是家长。缺一方,都不能成事。没有好老师,自然会走弯路。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力,琴自然也学不好。家长无所谓,听之任之,孩子怎么会上心呢?
如果您只是单纯想培养孩子的兴趣,那这一章可以直接忽略。但若是您是寄希望于孩子可以学成一门手艺,那么请认真的听一听。
在与教师沟通方面,要细致、明确。把自己的期许和目的和老师直接沟通,遇到问题及时提出,尽快解决;要时不时提醒孩子,你当初学琴的目的是什么,抱着什么想法想去学琴的。所谓不忘初心,放得始终。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厌烦时不妨提点他,只有坚持才能得到胜利的果实;对您自己,我的建议是,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一特殊的领域。每个孩子的天赋和接受能力大不相同,家长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可以与我们并肩走多远。老师不在身边时,不要让孩子孤军奋战。陪孩子练琴的时候,要保持耐心,又不失威严。切不可做出伤孩子自尊的行为和言语,可以相应采取正激励或负激励,让孩子明事理,心服口服地去练琴。
以上就是学琴三忌,也是我多年执教的感受,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