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环保理念的加深,人们逐渐开始重视起环境保护,特别是对于江河湖泊方面来讲。江河湖泊拥有着很好的淡水资源,是我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资源。现如今,由于农业的污染严重,以及耕地大量开发并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地表水水质变差,湖泊尤甚。水体中的 TN、TP 严重超标,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农业面源污染成水体污染最大来源
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的污染和清洁水源的短缺都在不断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大江大湖流域水体污染最大的来源之一。美国环保局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农业面源污染是美国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导致约40%的河流和湖泊水体水质不合格,是河口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地下水污染和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最大的来源。2014年,全国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其中农业源1102.4万吨,占48%;主要污染物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吨,其中农业源75.5万吨,占31.6%。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单位面积农药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畜禽粪便的还田率仅为30%~50%,农业生产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透进入附近水体,引起水域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健康, 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江河水质
有机农业是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只有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大幅度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发展有机农业就是实现此目标的最佳选择。江苏南京溧水区有机水稻田间试验表明,通过有机农业的测土配肥控氮固磷集成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发达国家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采用源头控制的对策。其核心特征为依靠农业科技,研究和发展环境友好的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替代原有技术,通过鼓励农民自愿或通过政府奖惩措施,推动农民采用新的替代技术,在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流域,制定和执行限定性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减少农田、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地区的氮、磷径流和淋溶,从而保护大江大河和湖泊水环境。
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要实践
从水源保护的需求出发,根据各大流域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农田土壤条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经济条件和现有种植结构,最大限度照顾农民利益,合理划定流域内不同级别水源保护区。一级核心区内只允许发展有机农业,制定并试行水源涵养地、水源保护区的限定性农田有机生产技术标准。对各级保护区允许的农田作物品种、轮作类型、施肥量、施肥时期、肥料品种、施肥方式进行限定,依托流域管理部门和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源头控制的监督体系,健全相关的监控标准和机制。
启动国家对于江河湖泊资源保护的工程,解决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加强我们人民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注重性,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与水质保护相结合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
本文小编 玻璃钢房车板 更多环保资讯请点击 http://www.qdsan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