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开幕
本报评论员
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全国各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以“新农村、新农业、新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带着2006年中国乡土的浓厚新鲜气息,10月17日正式开幕了。
这是自2003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农产品交易盛会,是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信息盛会,是中国农业和农产品与世界市场对接的交流盛会和展示盛会。
第四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它把“新农村、新农业、新生活”作为办会主题,通过行政区划展区、“一村一品”展示等方式集中反映了我国“三农”发展的崭新面貌。近年来,农业部大力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入户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户2005年从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总数达到1166亿元,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平均增收1336元,比上年增长11.1%。发展一村一品,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农业部自今年5月提出推进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后,现已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目前,正在抓紧起草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本届农交会的“一村一品”馆,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态农业、民间工艺等不同侧面反映新农村、新农业、新生活,别具特色。
去年农交会开始设立的台湾展区,今年的展出内容将更为丰富。台湾农业试验所、农业院校、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以及台湾乡村建设情况都将在本届农交会上展示,反映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农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我国第一颗空间育种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八号”将亮相本届农交会。它装载9大类、2020份农作物育种材料,其发射与回收的成功标志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观众将能够在交易会现场观看到卫星回收舱实物、火箭模型及有关科技发展情况。
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也更加具有国际性。本届农交会开展网上报名、网上推介、网上交易、网上直播,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直通国内和世界各地。组委会还广泛邀请境内外采购商,将举办国际农产品采购洽谈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同时,国际展区将结合今年的“俄罗斯年”、美国农产品促销、东盟农业部长会议等有利因素,组织中俄农业合作前景圆桌会议、特色农产品推介会、贸易日等形式多样的贸易和信息技术交流活动,努力使农交会成为交易成果更多、美誉度更高、品牌效应更大、国际影响更加广泛的国际性农业盛会。
我们热忱祝愿本届农交会的举行并预祝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展团、企业和采购商通过农交会这一平台,扩大交流、交易和合作,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