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媒体的报道显示,包括贺禹在内的多位来自核电利益相关方的政协委员联名建议,从政策上明确核电按基本负荷方式运行,确保核电满发、多发,发挥核电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无独有偶。
同样是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光伏企业的两会代表,也公开为行业目前存在的“限电”、补贴拖欠等问题积极发声。
综合来看,无论是最近新挂牌的两大电力交易中心的职能定位,还是此前出台的一系列围绕电力体制改革的文件,政策上的天平,其实一直都是向清洁能源倾斜的。
不过,在经济放缓大背景下所带来的就业等问题的综合考量下,尤其是在部分清洁能源依然要靠大量补贴才能生存的情况下,与火电开始直接发生利益冲突,清洁能源的胜算如何,显然是个未知数。
1直面对垒
在总体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关系也开始变得紧张。
作为核电企业的两会代表之一,对于当前核电的发电情况,贺禹显得并不太满意。
在他看来,现在一些建成投产的机组被要求参与深度调峰,甚至长时间停机备用,并不符合核电技术、安全、经济、环保的产业特点。因此,核电机组就不应参加调峰,不应该频繁进行负荷调整。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上一年下降437小时,降幅达到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有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低至5000小时。
与核电相比,在限电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光伏电站显然要算一个,这也是今年光伏界两会代表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破解限电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晶澳太阳能董事长靳保芳建议,从法制和政策上保证可再生能源全额收购有效落实;改善能源消费观念,保证新能源电力消费优先权;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提升输送能力;限电地区合理分配指标,按可并网容量指导企业装机,保证全额上网;优化能源制造与消费结构,提升电力消纳能力。
除了直面表面问题外,此次参会的清洁能源企业代表,也指出了整个电力行业中不公平竞争的关键所在。
贺禹就表示,目前我国的电价形成机制中缺乏环境成本因素,煤炭的环境外部成本没有内化,清洁能源环保价值未得到体现。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的环保价值也未纳入价格,这导致价格信号的失真和价格机制的扭曲,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