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经济学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中,价格战都是一把彻彻底底的双刃剑,伤人也伤已。在西方发达国家,无数次的商战,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既然如此,为什么企业还要进行价格战?价格战,给安防企业带来的又是什么?
透视价格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价格战也不例外,优点很明显,可以快速扩大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效地对抗竞争者,拼的是真实力、硬功夫;缺点也很刺眼,明摆着降价意味着企业利润的缩水,对品牌伤害也是硬伤,使目标市场对品牌的美誉度和形象受损。如果持续剧烈的价格战,将会使企业元气大伤,甚至是走向绝境。价格战有个前提是发起价格战的企业要有相当的实力,是行业的领头羊,乃至行业巨头,由于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往往一旦发起,不是一家企业可以控制得了的,适度才是真理。
客户普遍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厂家打价格战,他好收渔翁之利,如果出现过度的价格战,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利润来维持正常运作,势必会降低产品的质量,在食品、药品和家电行业等早有这样的例子,前段时间的胶囊事件就是最好例子。正如笔者所就职的博深电子总经理罗静女士所言:“我从来不主张价格战,不是我畏惧价格战,没有一定的利润我拿什么来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笔者认为安防企业推崇品牌化建设,本身就是要区别于竞争者,产生品牌效益,而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否定品牌的附加值。
尽管价格战是参与竞争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之一,相信对于目前微利时代的安防企业也不想打价格战,但笔者还是要在此善意地提醒安防界,慎用价格战。
价格战的原因
价格战不只是在安防行业出现,除非是垄断行业,否则,没有那个行业可以逃脱价格战的洗礼。安防行业的价格战又不同于其它行业,由于几乎没有绝对强势企业,呈现出的价格战特性是时间短,力度不大,频率高。
中国安防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起步较晚,2002年以前的安防市场相对现在是暴利行业,竞争者少,单品利润高;2002年到2007年安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井喷诞生,竞争加剧,在2006年迎来首轮价格战。整体上安防行业还不成熟,有许多待完善之处,行业协会管制力及影响力极其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