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教师五年一注册需防“重审轻管”

行业分类: 发布时间:2013-06-25 14:28

离孩子们最近,与孩子们相处时间最多的,是学校的老师;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人物,还是老师。教师的职业素养能力,直接关涉孩子的未来。所以,教师的师德和职业水平至关重要。
  
  因此由教育部出台文件划出师德“红线”,并进一步打破教师铁饭碗,改终身制为五年一注册,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这更似形势所需、现实所逼,我们不能说没意义。不过,这根“红线”咋划,由谁去全程而动态地划,啥时候算踩线或越线,谁是划线与惩处越线和“审批”的监督者?云云。若此类事项没有制度性廓清,要将这一看似刚性的措施执行下去,恐怕很难。有人会说,不是有教育部门的官员主导吗?但在现行体制下,教育行政官员的常态监管原本就有纰漏,若再追加审批权,无疑是加重“把审批当监管”的现实。
  
  我们知道,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起源于1825年的美国,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于2001年才开始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因行动早、经验足、补白细,如今已很成熟。而我们直到目前,看起来更像是只搭起了一个框架,要往里面填空的东西实在太多。比如对教师资格认证有点“一劳永逸”的成分,激励约束机制缺失,忽略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过于重笔试轻职业素养考评。为了简单省事,也为了表面上的公平,往往是一考定夺,忽略“分数合格”背后隐含的职业素养与师德水平。
  
  如此局面造成不少根本不配做教师的“怪物”混进教师队伍,这些教师队伍中的败类的出现,加剧了现在一些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人本教育缺失。尽管屡屡受到质疑,但应试教育却一直是评价学校教育水准的唯一标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一直没有像分数那样吸引大人的眼球。使得一些不会做人但会教书的问题教师长期混迹教师队伍中。
  
  所以,我认为,当前最紧迫的不是强化教育部门后端审批环节的重要性,而是首先要较正我们教育理念上业已出现的偏离部分,强化对学生的人本教育理念。少数教师出现问题,审批当然有责任,但最大的责任在前端,平时的监督久处盲区。靠教育行政官员去学校监管肯定不现实,国家也担负不起这样的巨额财政负担,我们应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及学生和家长的民主监督作用,制度性削弱学校行政领导的过于集中的资源分配权力,从而过渡到良性的教师治校而非校长治校的民主管理氛围中。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