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姚明。2016年,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入选篮球名人堂,另一件事是CBA公司的成立。前者是对过去的总结,后者是对未来的拓展。一个承前,一个启后。
对于职业生涯,我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稍微短了点。关于名人堂,没想到这么早,也许应该再过10年。我知道有许多人为此等待了许多年,甚至有人在有生之年都无法看到这一幕。
评价这一刻是否是历史性时刻,应该再过一段时间。沉淀的不够,历史是沉淀来的。所以说当刚刚发生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的时候,最多是新闻,而不能叫历史性时刻,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仅此而已。
年底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忙CBA联赛的事情。关于CBA的这一步,一年前就开始走了,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在这期间付出了努力和心血,使得这件事得以顺利推进到今天。还是要发展的看问题,不要回头看问题,回头看,总以为自己已经做了很多。
CBA的变化,我觉得只是一小步。CBA联赛已经成立20多年时间,过去的20年就像一个孩子的学习生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之后,现在终于要迈入社会了。接下来才是第二步。很多事情跨出第一步永远不算晚,但如果要把这件事做好的话,后面还有无数步,关键是之后能不能走得完整。是能跨出一步半还是两步,这是后面的努力。
利益分配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二次分配,从长远来说,缺乏了参赛的俱乐部或者运动员,整个赛事也会垮塌。任何一个赛事,如果联盟赚钱,但是参赛俱乐部赔钱,绝对不是长远之计,肯定会垮台。
不管世界杯、欧洲杯还是NBA,据我了解,他们做的是合理的。我们这方面也应该加大研究,使大家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使赛事可以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接下来好好研究,学习一些海外的经验,结合我们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可执行性的东西。希望可以为CBA和中国篮球杀出一条血路吧。如果说杀出一条血路有点像豪言壮语,那就杀出一条路吧。
成立这个公司,使得我们所有的俱乐部站在了同一条船上了。我们的联赛进入社会了,接下来是社会适应我们还是我们适应社会?这个答案如果我们解答了,社会是怎样的?社会需要我们扮演什么角色?包括你说的体育产业,也是社会的其中一环。带着这个思考,答案会越来越明朗。
我觉得大家的愿望都是希望把中国篮球搞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更大的进步。如果在五到十年之后,我们仍然在讨论由谁来主导,那今天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都失败了;但是如果五到十年之后,我们已经开始讨论职业联赛每年有几支球队、他们各队的实力变化,这样来看,不论由谁来主导,中国篮球的发展都成功了。
2016年的体育产业,有一些创业公司遇到了危机,很多项目死掉是很正常的过程,最后形成寡头、垄断,这是任何行业的一个经济规律。从微观的角度,如何避免死亡,我个人建议还是要先思考如何由垂直去带动横向。把自己一项东西做精,做差异化,做别人没办法复制的东西。相信垂直的冲击波会带动,会撕开上下游的缺口的。
我认为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都需要借。而且体育本身的含义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体育事业,现在是要做体育产业。事业是建立在产业之上了。产业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希望借各方之力,把这件事做好。所以这个问题会比过去复杂很多,所以我从不敢说自己很懂。
关于2017年,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体育人口。我感觉如果我们仅仅用产值来衡量体育人口,未必足够。我们的数据应该更加精细化。因为我们是体育行业内的人,所以数据理应比什么5万亿、7万亿更精确。这5万亿里还得分是GDP还是GNP,还有人均是多少?产业分布是多少?一二三线城市各自的标准是多少?总数的确是需要的,但我们更需要专业化的数据标准。
2016年过去了,2017年即将到来,我喜欢更多的向前看,时不时的回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