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端午节该如何趋吉避凶?

行业分类:办公文教 发布时间:2017-05-28 09:19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师易玄学为明朝云南孔先生得邵雍(安乐先生)皇极数正传至今第二十七代门生。主以四柱八字命理、测字、风水开运为精,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为不变千古真理,为有积善布施方可转之。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