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发展及其应用柔和
核心提示:工业机器人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 机器人学是进40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机械工程、电子学、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科学、仿真学、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工业机器人本身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美国是机...
工业机器人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
机器人学是进40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机械工程、电子学、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科学、仿真学、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工业机器人本身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美国是机器人的诞生地,早在1961年,美国的Consolided Control Corp和AMF公司联合研制了第一台实用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全面、先进,适应性也很强。日本在1967年从美国引进第一台机器人,1976年以后,随着微电子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急剧增加,日本当时劳动力显著不足,工业机器人在企业里受到了“救世主”般的欢迎,使其日本工业机器人得到快速发展,现在无论机器人的数量还是机器人的密度都位居世界第一,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通常可规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主要由机器手控制器和示盒组成,可按预先引导动作记录信息重复再现执行,当前工业中应用最多。
第二代为感觉型机器人,如有力觉触觉和视觉等,它具有对某些外界信息进行反馈调整的能力,目前已进入应用阶段。
第三代为智能型机器人它具有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的能力,在工作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决策及规划能力,它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工业机器人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装备,世界上有约75万台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人朋友并肩战斗在个条生产线上,特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家族的后起之秀,由于其用途广泛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仿人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各种用途发特种机器人纷纷面世,而且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实用化迈进。
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焊弧、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配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与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可靠性低;起步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落后。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三、工业机器人控制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技术是在传统机械系统的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之间并无根本的不同但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也有许多特殊之处。其特点如下:
(1)工业机器人有若干个关节,典型工业机器人有五六个关节,每个关节由一个伺服系统控制,多个关节的运动要求各个伺服系统协同工作。
(2)工业机器人的工作任务是要求操作机的手部进行空间点位运动或连续轨迹运动,对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需要进行复杂的坐标变换运算,以及矩阵函数的逆运算。
(3)工业机器人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和变参数的复杂模型,各变量之间还存在着耦合,因此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中经常使用前馈、补偿、解耦和自适应等复杂控制技术。
(4)较高级的工业机器人要求对环境条件、控制指令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计算机建立庞大的信息库,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控制、决策、管理和操作,按照给定的要求,自动选择最佳控制规律。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发基本要求有:
(1)实现对工业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控制功能,对于连续轨迹运动的工业机器人还必须具有轨迹的规划与控制功能。
(2)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操作人员采用直接指令代码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作用指示。使用工业机器人具有作业知识的记忆、修正和工作程序的跳转功能。
(3)具有对外部环境(包括作业条件)的检测和感觉功能。为使工业机器人具有对外部状态变化的适应能力,工业机器人应能对诸如视觉、力觉、触觉等有关信息进行测量、识别、判断、理解等功能。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其它设备交换信息,协调工作的能力。
四、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金属制品业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在日、美、西欧等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工业机器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目前,由于机器人技术及研发的落后,工业机器人还主要应用在制造业,非制造业使用的较少。据统计,近几年国内厂家所生产的哦工业机器人有超过一半是提供给汽车行业。可见,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的原动力之一。
例如焊接机器人就在在汽车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焊接机器人实在工业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焊接设备,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摩托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在汽车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过程中都有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最多的以弧焊、点焊为主。
目前,焊接工业机器人在一汽、上汽、沈阳中顺、金杯通用、重庆长安、湖南长丰等整车制造企业广泛应用。据统计,每辆汽车身上,大约有3000~4000个电阻点焊焊点。电阻电焊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汽车车身制造的量产化与自动化。
多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一直是手工焊、专机焊接占据焊接生产的主要地位,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焊接质量不易保证,而且生产的柔性也很差,无法适应现代汽车生产的需要。近年来由于焊接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提高了零部件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及生产效率,焊接质量也得到了保证。近年来,焊接机器人在大连华克、上海华克,上海龙马神、南京新迪、长春佛吉亚、上海汇众等零部件及配件生产企业也有着典型的应用。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广泛应用了点焊、凸焊、缝焊、对焊及电弧焊等焊接工艺。如:横梁总成托架电焊,传动轴平衡片凸焊,汽车燃油箱缝焊,汽车轮圈连续闪光对焊,汽车转向臂、消声器、净化器壳体的电弧焊等。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对自动化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将为焊接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预计国内企业对焊接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看,焊接机器人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完全实现生产系统中机器人的群体协调和集成控制,从而达到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采用焊接机器人的汽车生产企业在高技术、高质量、低成本条件下必将获得高速发展,也将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五、
工业机器人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日益在扩大,其应用范围已不限于工业,还用于农业、林业、交通运输业、原子能工业、医疗、福利事业、海洋和航空领域中。
例如在医学方面。由于在实验室操作复杂,但都是一些简单的如取样、离心、混合等操作,人操作起来费时,而且精度也不是控制的很好。随着自动化水平提高,实验室机器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使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摆脱了对培养特殊操作人员的依赖,实现了高效率、高成功率、高难度的操作,可以说是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手段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航空领域方面。由于机器人的自身特点和功用,可以处在人类无法到达或相当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因此,它的重要性再次体现。例如,我国启动的
“嫦娥工程-玉兔号”探月工程论证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中国首先登上月球的是机器人而不是人,它对月球进行考察、分析、取样。“机器人遥控操作系统”
模拟了科学家在地面操作太空机器人的行动。“玉兔号”的发射成功,机器人再次的应用在我国也愈加显得重要。中国几代人航天梦想的实现,使科学家们的眼光越来越集中到航空领域。
六、工业机器人的优点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如:
(1)
减少劳动力费用;
(2)
提高生产率;
(3)
改进产品质量;
(4)
增加制造过程的柔性;
(5)
减少材料浪费;
(6)
控制和加快库存的周转;
(7)
降低生产成本;
(8)消除危险和恶劣的工作岗位。
七.目前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机器人界都在加大科研力度,进行机器人共性技术的研究,并朝着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
1.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结构的优化设计技术:探索新的高强度轻质材料,进一步提高负载/自重比,同时机构向着模块化、可重构方向发展。
2.机器人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开放式,模块化控制系统,人机界面更加友好,语言、图形编程界面正在研制之中。机器人控制器的标准化和网络化,以及基于PC机网络式控制器已成为研究热点。编程技术除进一步提高在线编程的可操作性之外,离线编程的实用化将成为研究重点。
3.多传感系统: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多种传感器的使用是其问题解决的关键。其研究热点在于有效可行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特别是在非线性及非平稳、非正态分布的情形下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另一问题就是传感系统的实用化。
4.机器人的结构灵巧,控制系统愈来愈小,二者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5.机器人遥控及监控技术,机器人半自主和自主技术,多机器人和操作者之间的协调控制,通过网络建立大范围内的机器人遥控系统,在有时延的情况下,建立预先显示进行遥控等。
6.虚拟机器人技术: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以及临场感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虚拟遥操作和人机交互。
7.多智能体(multi-agent)调控制技术:这是目前机器人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主要对多智能体的群体体系结构、相互间的通信与磋商机理,感知与学习方法,建模和规划、群体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8.微型和微小机器人技术(micro/miniature robotics):这是机器人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过去的研究在该领域几乎是空白,因此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将会引起机器人技术的一场革命,并且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微小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结构、运动方式、控制方法、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行走技术等方面。
9.软机器人技术(soft robotics):主要用于医疗、护理、休闲和娱乐场合。传统机器人设计未考虑与人紧密共处,因此其结构材料多为金属或硬性材料,软机器人技术要求其结构、控制方式和所用传感系统在机器人意外地与环境或人碰撞时是安全的,机器人对人是友好的。
八、工业机器人带来的效益
广泛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逐步改善劳动条件,更强与可控的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消除枯燥无味的工作,节约劳动力,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动风险,减少工艺过程中的工作量及降低停产时间和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关阅读
工业机器人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采用工业机器人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球制造业普遍面临着制造模式的变革,美国“再工业化”高端制造发展战略和欧盟“新工业革命”发展战略核心都是以机器人为主导...
工业机器人论文
摘要: 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越来越大,其技术研究与发展越来越深入。这将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需求、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
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调查及未来五年发展前景预...
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调查及未来五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智能机器人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相关问题解答 1、什么是智能机器人行业调研 智能机器人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智能机器人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
用SWOT方法分析中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用SWOT方法分析中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重点地介绍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水平程度,以及简单介绍世界各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使用SWOT方法对中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发展 SWOT 正文: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包括国内外的研究设计情况、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通过对比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应用,探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不足之处,预测了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
图文推荐
工业4.0导航
工业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平台
- 工业机器人历史
- 工业机器人优势
- 3d打印工业应用
- 工业机器人材料
- 自主工业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改造
- 工业用智能机器人
- 未来工业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集成商
- 工业机器人生产商
- 代理工业机器人
- 工业生产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