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智造 > 加工 > 药品加工 >
提供中药超微细加工
提供中药超微细加工
提供中药超微细加工
提供中药超微细加工
提供中药超微细加工
销售热线:13705423555

提供中药超微细加工

address  北京
单 价: 面议 
起 订: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3-09-29
 
 
产品详细说明 收藏此产品
加工贸易形式:来料加工 加工能力:100KG/天 主要加工设备:高频纳米微粉磨
加工设备数量:5台

超细(微米、纳米)中药及保健品的开发与制备技术

超细中药是指采用现代高科技与传统炮制技术和制剂技术相结合而研制的能保持传统中药固有药效学物质基础的粒度为微米或纳米级的新型中药。超细中药包括超细中药材(超细速溶中药、超细道地中药、超细外用中药)、中药超细提取物和超细中药制剂;一般确定其颗粒粒径在100纳米(nm~100微米(mm)范围内,大多数平均粒径≤10mm10mm相当于1250目,即颗粒粒径仅为面粉的1/10)。

高频气垫中药微粉磨是制备和进一步完善超细中药的重要前端设备,可保证在不改变中药固有药效学基础物质的前提下,将中药饮片快速、连续粉碎,达到微米或要求的纳米量级,确保超细中药的开发和生产达到预期效果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目的。本设备主要适应于超细中药及超细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的制备及产业化开发。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和超细中药制备要求设计而成的高频气垫中药微粉磨,能直接将中药饮片(30mm)快速、连续分级粉碎,直接制备成微米级或亚微米级粉体(对部分中药可达到亚微米级,部分矿物类中药可达到纳米级),为超细中药的产业化实现创造坚实基础;目前,华清微纳技术开发中心研制的高频气垫中药微粉磨及制备超细中药技术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该系列设备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中药的特性及超细中药制备的要求,可快速在一种设备中将中药饮片分级加工成微米级或亚微米级中药粉体;采用空气垫替代机械弹簧,可调整柔性支撑,提高了振动性能,且噪声大大降低;采用动力直接传输,节能高效;食品级不锈钢筒三角形稳定分布,轨迹稳定合理,筒体通过管和阀的相连可连续生产亦可批次生产;筒体复层循环结构,可保证中药加工环境有一个理想稳定的温度;实验室设备、中试设备、产业化设备性能一致,工作过程由微电脑控制。

本设备所生产的超细中药产品具有如下优势:a、能提高中药生物利用度,保持药效学的基础物质,提高药物疗效;b、有利于节省中药材资源;c、从剂型上极大改善传统中药“粗、大、黑”的现状;d、有利于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竞争力;e、适合现代中药制剂“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便”(生产、运输、贮存、携带、服用方便)的原则;f、中药几千年来以其疗效肯定、价格低廉,至今深受民众喜爱,至今尚有十多亿人的市场。

本设备所生产的超细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产品优势:

民以食为天。可食性植物和保健性植物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它的应用涉及到食品,医药及生物化工等行业。提高可食性和生物利用度是各种深加工技术的目的所在。

由于目前加工手段的限制,传统方法难于使大部分食品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可食性低、食品利用率低。寻求有效的超细粉碎手段,使植物品的细度提高,达到细胞破壁的程度,各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得以充分释放。本工艺既不破坏原有色泽、口味和营养成份,也不改变植物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植物品的各种营养成份。

我们采用国内一流、具有世界水平的超细粉碎设备和工艺,可达到对植物纤维的切断、和孢子类原料的破壁粉碎。对各类植物类产品达到希望的粉碎程度,同时借助于介质将粉碎过程中的热量移出,以确保超细粉的理化物性不变。细化的过程产生大量新的表面,并有大量微观孔隙和较高的表面能,可添加改性剂对物料进行表面处理,防止粉料的团聚,保护颗粒内的营养成份避免氧化。

植物类超细粉的开发作为家庭营养调剂品、各种饮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精加工品,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目前我们已建立了产品加工和研究开发的基地,批量生产超细粉。单味中药有:田三七超细粉、天麻超细粉、人参超细粉、西洋参超细粉、杜仲超细粉、灵芝超细粉、灵芝孢子超细粉等等,并根据传统保健配方加工了多种微细粉保健茶。另外还有山楂、绿茶、枸杞、银杏叶、牛蒡、胡萝卜、香姑等系列产品,并可按客户要求对其它可食性植物和保健食品类实行来料微细加工,欢迎有志于绿色食品开发的国内外客户前来洽谈开发超细保健品,食品添加剂、中药品、饮品等类产品的加工业务。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

相关评价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   联系TA            进入集群
  • 联系人: 朱海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