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容商网 > 工业4.0 > 正文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核心提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纷纷抢抓机遇,快速行动,谋求抢占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市场潜力广阔。成都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高度重视机器人的技术演进和...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纷纷抢抓机遇,快速行动,谋求抢占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市场潜力广阔。成都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高度重视机器人的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将创造条件、整合资源、营造环境,大力引进国内外机器人产业核心企业和领军人才,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制造,优先发展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稳步发展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着力打造全国无人机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发展机器人维修、培训与服务产业,力争将成都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

同时,《成都市机器人产业技术路线图》由四川(成都)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编制。

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及其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和国家发展改革会等三部委《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等政策的实施,自主品牌机器人发展壮大步伐加快。可以预见的是工业机器人将发展迅速,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将开始发力,机器人零部件国产化将加速。

预计2016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新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智能制造政策的酝酿出台,制造业、家政、医疗健康、娱乐教育、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等方面对机器人的需求量会不断增长,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自主品牌机器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为了适应成都大力发展高端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整合我市机器人产业的优势资源,形成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整体合力,成都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领导单位顺势而为,敦作促进,在会议期间,成立了成都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为团结成都地区机器人产业界同仁,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在我市科技扶持项目中,结合国家智能制造产业规划,重点支持本地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企业的研发生产,尤其对有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给予重点支持。一台智能制造设备从最初研制成功到提升核心技术,再到成为高精尖产品,需要经过反复试验,而我国当前的科研制度本身与评价指标并不鼓励后续研究,为此,我市科技主管部门对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技术型企业,应加强科技项目的后续服务能力,在项目执行后,务必给予持续的关注。

银行融资虽然能纾解企业“机器换人‘的资金压力,不过,从更大范围看,融资租赁才是推进”机器换人“的主力。从德国、日本、韩国等产业化先进一步的国家的经验来看,机器换人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取代以前的生产方式,还是因为融资租赁帮了大忙。

2.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把握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围绕我市制造业发展需要和现代生活需求,突出市场应用主导,加快培育发展以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为重点的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精密机械领域,重点开发应用于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轻工、冶金等产业的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开发高档数控系统、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针对离散型工业的需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培育发展控制器、伺服驱动器、高精度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打造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针对流程工业的需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智能成套装备和生产线;针对民生产业的需要,定向开发推广具有溯源等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积极开发医用护理、家居娱乐等服务机器人;针对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农业耕整种植等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农机装备。

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建成中西部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基地和智能化应用示范基地。

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展望分析

预计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将增强,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有望改善,全球机器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预计约为15%,美洲和欧洲增长约6%,亚洲/澳大利亚增长约16%。

2015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和区域进一步扩展,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壮大。

展望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影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多种利好政策不断落实等有利因素,也有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形势较为严峻、企业融资环境较差等不利因素。

一、对2016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机器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

2015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及突发事件风险上升。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正在加快发展,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均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上因素使得全球机器人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其中亚洲市场反应尤为活跃。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5万台,比2013年增长27%,其中亚洲销量约占2/3,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五大市场的销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75%左右。2005-2014近10年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约为14%。

预计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将增强,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有望改善,全球机器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预计约为15%,美洲和欧洲增长约6%,亚洲/澳大利亚增长约16%。专用服务机器人销量前两位预计依然是国防机器人和挤牛奶机器人,这两种机器人约占服务机器人销量的一半。用于个人/家用的服务机器人预计会售出800万台,且以吸尘、割草、擦窗等家政机器人以及娱乐休闲机器人为主。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面临超出预期的困难和挑战。受国内外经济的综合影响,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工业企业对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需求快速上升。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达到5.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同比增长55%,保有量增长至19万台。

预计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将面临较为复杂的发展形势,但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多地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有望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同比增长率预计为30%。

(三)自主品牌机器人不断发展壮大

2015年以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及其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和国家发改会等三部委《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等政策的实施,自主品牌机器人发展壮大步伐加快。一是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二是自主品牌服务机器人开始发力。三是机器人零部件国产化加速。

预计2016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新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的智能制造政策的酝酿出台,制造业、家政、医疗健康、娱乐教育、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等方面对机器人的需求量会不断增长,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巨大的发展空间,自主品牌机器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应用领域继续不断延伸

2015年以来,一方面国家层面出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民爆安全生产少(无)人化专项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不断推进落实,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关推进举措。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目前的汽车、电子、金属制品、橡胶塑料等行业,逐渐延伸到纺织、物流、国防军工、民爆、制药、半导体、食品、原材料等行业。

预计2016年,随着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安全生产(无)人化专项工程和新的应用示范政策的不断落实,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有望延伸到劳动强度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危险程度高的国防军工、民爆行业,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陶瓷、制砖等行业。

(五)应用区域继续不断扩展

2015年以来,由于工业基础、企业意愿等因素,工业机器人应用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地,其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预计2016年,随着我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加快落实,中、西部工业机器人使用量也将不断增长,长三角、珠三角等高端制造业集中区域也将会更多地使用工业机器人。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产品以低端为主

进入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存在总体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低端产品为主的局面仍然难以扭转,主要生产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二)自主创新能力弱

进入2016年,缺乏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成果和创新理念,缺乏面向企业及市场需求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机器人的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产品设计、材料与工艺、主机批量生产、系统集成水平等方面技术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等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方面的技术差距尤为突出,长期依赖进口。服务机器人的精确控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智能控制、精密减速器和伺服驱动器等核心部件、加工装配工艺等方面技术与国外先进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三)企业成本压力大

进入2016年,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难以改变,企业成本压力大。2015年,约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主要供应商是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关键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比之于外企,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4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

(四)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

进入2016年,我国机器人市场由外企主导的局面仍将继续,自主品牌亟需发展壮大。由于用户企业已经习惯使用国外品牌,特别是使用量最大、对设备品质要求最高的汽车和电子工业,导致自主品牌的本体和零部件产品不能尽快投入市场,甚至有成功应用经验的产品也难以实现推广应用。其次,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再次,来自国外产品的竞争激烈。201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我国销量为1.7万台,在市场总额中占比不到30%。外资企业积极扩产,并且从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

(五)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提升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和规范认证工作,在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中设立了“工业机器人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简称国评中心)”专项,把中心总部设在上海,并在广州、重庆、沈阳、芜湖和北京设立分中心。

进入2016年,随着国评中心和其他部门在标准规范制定、检测认证实施等方面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机器人方面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规范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企业在设计产品时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规范指标有望得到统一,有望促进国产机器人产品质量的提升。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一是在资金、税收、产品销售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使用率。落实生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促进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二是研究制定行业应用指导政策。例如,对于一些有毒、有害、存在危险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代替人工;对于高温、高噪声等环境恶劣的工作岗位,鼓励以机器人代替人工。允许成立租赁公司促进小企业对于机器人的使用。三是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机器人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二)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一是加快技术研发,突破产业技术瓶颈。二是针对应用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和制造工艺技术研究,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三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继续推进研发平台、应用验证平台和整机及关键部件检测中心的建设工作。四是建设人工智能、感知、识别、驱动和控制等下一代技术研发平台,同时关注没有被现有机器人技术体系所纳入的如能源、大数据、安全和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三)深入开展示范应用

一是围绕加快发展我国智能制造的需求,推动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在汽车、电子、纺织、物流、国防军工、民爆、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二是推进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示范应用。

(四)集中突破重点产品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主要的技术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面向汽车、电子等高端应用领域的2-3种工业机器人,掌握总体技术,并形成规模应用,进而带动我国工业机器人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二是根据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特点,选择细分市场推出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逐步抢占国内中小企业用户市场。

(五)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标准

一是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规划产业布局和发展步骤,指导全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形成以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行业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以及产品标准和相关应用标准。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切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依托中科院等知名研究机构,通过实施大型合作项目,联合企业培养出从研发、生产、维护到系统集成的多层次技术人才。二是运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实际项目锻炼来培育人才。三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促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来源:励展博览集团供稿

发布时间:2014年5月5日下午

03:05:43 0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消费电子、通讯终端、家电电器等产品的制造中心,接下来必然要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进行转型,这需要更加精密的加工与制造手段。与此同时,未来10年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不再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2014年NEPCON China(NEPCON中国电子展)EMA电子制造自动化展区火热展商入驻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消费电子、通讯终端、家电电器等产品的制造中心,接下来必然要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进行转型,这需要更加精密的加工与制造手段。与此同时,未来10年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不再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2014年NEPCON China(NEPCON中国电子展)EMA电子制造自动化展区火热展商入驻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

中国机器人市场期待大爆发

2013年11月,一份来自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再次牵动了机器人产业从业者的神经。显示的数据,在2005-2012年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截至2012年底,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15%。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到2015年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2万台,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

以工业机器人在国外的行业应用经验来看,结合中国国内以往的应用领域,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将在汽车产业、通信电子、金属制品、化工塑料、家电等行业有较为广泛及深入的应用。

实际上,我国的机器人研发起步并不晚。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介绍,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发机器人;1985年,工业机器人被列入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重点;1990年,工业喷漆机器人PJ-1如期完成,这是我国第一台喷漆机器人。与此同时,其他几种机器人的样机也顺利完成,并分别在一汽、二汽和南京汽车厂建立了自动喷漆生产线、驾驶室焊接线、弧焊工作站等应用示范点。近日,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立谦汽车电子仪表厂合作,成功研发出重庆市首台经济型贴片机器人产品,并已实现批量生产。

事实也是如此,工业机器人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了工业生产中。据深圳机器人协会会长毕亚雷介绍,在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使用的年增速已达到30%到

60%,尤其在装配、点

相关阅读

机器人实验室建设方案

机器人国内外发展概况及人才需求分析 1.1 机器人国际发展状况 机器人技术是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高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在汽车、电子、石化、自动化等工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正向教育、娱乐、...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1. 工业机器人正向全球范围内普及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在现在的社会里,机器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即使在很多的传统工业领域中人们也在努力使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 一、 定义: 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工业机器人》书籍定义,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

_机器换人_助推工业转型升级_以东莞为例_叶羽...

“机器换人”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装备等技术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用工成本提高、招工难等问题频现,在这种情况下,“机器换人”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广东、浙江等...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纷纷抢抓机遇,快速行动,谋求抢占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市场潜力广阔。成都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高度重视机器人的技术演进和...

评论几句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