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机器换人_助推工业转型升级_以东莞为例_叶羽萍_王杰敏
核心提示:“机器换人”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装备等技术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用工成本提高、招工难等问题频现,在这种情况下,“机器换人”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广东、浙江等...
“机器换人”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装备等技术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用工成本提高、招工难等问题频现,在这种情况下,“机器换人”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广东、浙江等地实施“机器换人”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以东莞市为例详细介绍相关政策和成效,并对现阶段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机器换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叶羽萍,王杰敏;东莞市现代信息服务协会继《中国制造2025》及十三五规划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总体目标,即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给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广东、浙江等地实施“机器换人”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我国“机器换人”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机器换人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机器换人”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工人酬劳、原材料、用地等成本不断攀升,严重削弱制造业企业的生存竞争力。以“机器人”取代大量制造业劳动力,有效缓解“用工荒”现象、能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机器换人”能促进企业用工结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机器换人”并不是全部的替换,只是对那些劳动强度大、简单重复、安全风险高、作业环境差的岗位进行取代,而对于高技术人才是无法替换的,在这种情况下将会进一步促进企业调整用工结构。
(三)“机器换人”可有效解决工人职业健康和安全难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工人的疲劳、误操作、违章作业等因素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相比之下,机器人的高可靠性、规范操作等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说,“机器换人”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在新形势下,自动化、现代化置调节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徽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政策扶持体系和交易平台。
(二)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引进机制。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能仅仅依赖历史文化资源的,所以徽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不仅仅是将其原汁原味的徽文化呈现出来那么简单,产业化的过程更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创意”,这就需要当地积极培养并引进与徽文化资源开发相关的文化创意人才和策划营销人才。从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可以加强同驻皖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既对徽州文化了解又具备创新能力的文化创意人才,建立强大的文创人才战略储备库。当地政府要继续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条件优越的孵化器,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前来,为徽文化的产业化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竞争力。
(三)解决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困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枯竭了产业也将缺少持续发展的根基。徽文化资源是黄山市乃至安徽省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徽文化资源都可以被产业化开发。在徽文化这一区域性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过程中,要想实现有序、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就必须做好评估哪些徽文化资源具备开发价值以及开发利用程度等基础性工作。对不适宜或暂时不可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徽文化资源应该加强文化保护工作,将通过对其他资源开发所得的收益适当反哺,用于徽州文物、风俗、传统手工艺、古村落等徽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工作上,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造福后世。
(四)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打好徽字牌,做好徽文章”是实现安徽文化产业突围策略的重要保障,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安徽省实现经济崛起的重要推动力,在当下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积极实施具有徽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品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区发展带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起到了指引性作用。徽文化地域特色显著。因此,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敢于树立特色文化品牌典型,制定完整的特色文化产品战略,为传承并弘扬徽文化添砖加瓦,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
智能装备可以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实现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的转变,这将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二、“机器换人”成功经验推广———以东莞市为例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全面、快速发展,不少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机器人相关扶持政策,包括浙江、重庆、洛阳、广州、东莞、佛山、顺德等。东莞,一座凭借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城市,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等热点给传统制造业带来新发展。
(一)东莞市大力推进“机器换人”。2016年,东莞以市政府“1号文”的形式,制定实施了《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这是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系统的政策性文件。此外,东莞市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同时在资金方面给予人为倾斜,例如在连续三年每年将安排2亿元,帮助东莞市企业实施“机器换人”。
(二)东莞市“机器换人”取得的成效。自2014年9月政策实施以来,东莞市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1,319个,投资总额高达108.68亿元,投资项目涉及五大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产业。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可减少用工约77,714人,新增设备46,185台(套),平均产品合格率从87.88%提升到93.55%,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81%,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5倍。
2015年度项目分布:从行业类型来分,按五大支柱产业及四个特色产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311个,占比35.3%;电子信息制造业271个,占比30.8%;包装印刷业66个,占比7.5%;化工制造业49个,占比5.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43个,占比4.9%;家具制造业19个,占比2.2%;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17个,占比1.9%;造纸及纸制品业17个,占比1.9%;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16个,占比1.9%;其他行业72个,占比8.2%。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居主要位置,但占比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
(三)“机器换人”成功案例分享。东莞石碣镇被称为“中国电子产业名镇”,云集着一批电子企业。创办于1993年的五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端多层电路板、HDI手机板、柔性电路板等产品,拥有东莞、梅州、深圳三大生产基地,5家子公司,员工6,000多人。2008年金融风暴后,这家企业开始转型升级,以成本控制、高品质和新工艺开发,成功走出金融危机。2010年投资10亿元成立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定位为手机HDI电路板高端产品,实现了整体升级。
最近三年,五株投入了十几亿元引进最新设备,替换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据五株董事长蔡志浩介绍,该公司改造前产量7,200支/天,改造后11.7万支/天;合格率改造前90.2%、改造后98.5%,提升了8.3%。以往这些工作全靠手工操作,员工容易打伤手,眼睛也容易疲劳,员工面临着严重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隐患。如今,由电脑控制的机器手取代人工,既安全又能提高生产效率。蔡志浩算了一笔账,人工总成本每人每月大概是5,000元左右,两班倒一个岗位就是1万元,一年就是10多万元;而购买或改造一套设备需投资30万至50万元,差不多三年多可收回成本,“机器换人”优势和好处尽显。
三、“机器换人”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浙江、广东等地实施“机器换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资金、人才、技术和装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一)前期资金投入多,企业经济压力大。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价格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更是困难重重。(二)自主技术和装备支撑能力不足。一是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在关键技术、零部件等方面对外存在严重的依赖性。二是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较弱。三是国外产品依然占据着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较大市场。
(三)缺乏专业技术服务人才。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实施“机器换人”改造后,机器将会取代大量简单体力劳动人员,同时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将会出现缺口。然而,与快速增长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需求相比,我国的人才培养机制出现明显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器换人”的进程。
四、解决企业“机器换人”问题的路径
(一)优化资助政策,帮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改造。一是对资助方式进行创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事后奖励、拨贷联动、设备租赁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对企业实施资助。二是降低申报门槛,将实惠政策对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进行全覆盖。三是简化申报流程,项目申报采取网上受理。四是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专项资金申报核查的公平性、公正性。
(二)培育龙头企业,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一是鼓励企业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培育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二是鼓励企业集聚式发展,利用特色园区、集群等方式积极建立一批工业机器人产业带,同时鼓励企业协作发展,降低成本。三是对国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进行重点推广,激发企业改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品牌机器人快速发展。
(三)注重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分析报告,“机器人”产业主要缺乏三类人才:工业机器人开发商主要需要掌握先进的系统控制软件、装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主要需要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安装、调试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企业主要需求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安装、调试、维护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同事加强政产学研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培养自动化、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另外,与国际高校建立合作交流管理,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不断提升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1]姜新钧.以“机器换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N].中国信息报,2015-7-28[2]刘启强,陈丽静.东莞清溪镇:力推“机器换人”迎来“智造时代”[J].广东科技,2015,9[3]张志民.东莞智能制造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5,9·81·
相关阅读
机器人实验室建设方案
机器人国内外发展概况及人才需求分析 1.1 机器人国际发展状况 机器人技术是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高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在汽车、电子、石化、自动化等工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正向教育、娱乐、...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1. 工业机器人正向全球范围内普及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在现在的社会里,机器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即使在很多的传统工业领域中人们也在努力使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 一、 定义: 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工业机器人》书籍定义,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
_机器换人_助推工业转型升级_以东莞为例_叶羽...
“机器换人”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装备等技术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用工成本提高、招工难等问题频现,在这种情况下,“机器换人”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广东、浙江等...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纷纷抢抓机遇,快速行动,谋求抢占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市场潜力广阔。成都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高度重视机器人的技术演进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