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现况与未来分析

行业分类:业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5-10-30 15:33

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不断增多,导致支付市场并不平静。“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的出现,越老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并喜欢使用第三方支付功能,因为不但可以获得较低的费率,还能享受一些折扣和补贴。现在,很多商家也普遍开始支持第三方支付业务。  


2011年至今,先后有270多家企业获得了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而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发生了分化,强者愈强,弱者已经被淘汰出局。实际上,除了被央行摘牌的两家企业外,还有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基本停止了业务运营。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一开始就划分为两大阵营,分别以客户账户和支付通道为核心。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就是典型的以用户账户为核心的代表;而银联商务、拉卡拉等企业在初期以提供较强的支付通道能力来发展业务。  

通过这4年的充分竞争,具备行业资源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如支付宝、财付通,而不少企业则在改革转型和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生命力。第三方支付业务行业的强与弱,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成长而迅速变化。以支付宝、京东支付、财付通的微信支付为例,其依靠母公司强大的引流能力和用户资源,加上创新的互联网理财理念及红包服务,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发展壮大。伴随着滴滴和快的补贴之争,第三方支付的线上消费场景建立起来,并快速发展和培养了支付用户,让用户形成了良好的使用习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借此逐步向外扩张渗透,成为行业巨头。而一些只有预付卡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一方面因反腐压力和实名制要求使得业务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线下购物商场正在进行互联网化转型,加上经济下行,进一步压缩了预付卡的生存空间,其退出市场的可能性不小。  

第三方支付行业出现两极分化,符合充分竞争的市场规律。三大运营商均有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中享受到一些红利,同时也受到一些冲击。比如,翼支付公司在较早时就依托电信用户,布局翼支付账户的发展,一方面向中国电信提供综合支付解决服务,另一方面也在近场支付、互联网理财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发力,目前已达到一定的交易规模。但与行业领先者相比,三大运营商的支付公司已远远落后。  

通过几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技术和能力趋于成熟,但创新和发展却进入瓶颈期,成败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拥有独特的市场资源。三大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若将其支付能力和服务嵌入其中,将获得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强弱两极分化,预示着行业洗牌的开始,运营商唯有依托自身资源,加上壮士断腕的转型决心,才能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群体的庞大,自然就有强者和弱者之分。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成长,再加上创新的理财理念以及红包服务,迅速让第三支付市场建立起来。近几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的越来越成熟,但创新就成了唯一的阻碍。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