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Uber Technologies,Inc.)中文译作“优步”,是一家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Uber在2009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辍学生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和好友加雷特·坎普创立。因旗下同名打车APP而名声大噪。“出行市场很冷酷,只要你哪天没钱了就一定会死,而且死得很惨,所有人都在流血。你要玩下去,就必须要在冷酷的冰雪里面不断流血,同时找到新思路。”易到用车总裁彭钢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这样说。
这家最早出现在中国市场的专车公司,随着出行领域滴滴出行、Uber、神州专车等玩家纷纷入场并掀起了一轮接一轮的补贴大战,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不过,在2015年10月乐视汽车正式签署对易到用车的股权投资协议之后,易到用车开始“触底反弹”,并将打造生态专车作为易到用车2016年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一笔。
外界看来,这是乐视对易到用车改造的起点,同时也是易到用车改变竞争策略的关键节点。在拿到乐视投资后,易到用车在去年11月17日开启“充100送100”活动,2016年1月7日联合乐视开启专车节,狂砸10亿现金,今年6月宣布全国62城专车价格调整,降价幅度达15%-20%。
资本的作用很明显,在乐视投资易到用车之后的100天中,易到用车的用户和乘客有所回归,交易量有了 4到5倍的增长。目前,易到用车日订单量超过80万,距离年初定下的100万单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不过,近期滴滴出行和Uber接连不断宣布融资消息预示着,出行领域的战争非但没有结束,反而开始升级。
彭钢对腾讯科技表示,出行市场竞争如火如荼,但依然有细分市场的机会。“最核心的问题是对易到的定位。易到做共享,不仅是做出行,在乐视的蓝图里,易到还会做更多共享的产品,可能会延伸到车的服务和所有可被共享的东西。”
找到细分市场里的机会
近期专车市场消息不断,竞争正在变得白热化。
滴滴出行宣布,已经完成了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苹果、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本轮除股权投资外,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达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国人寿对滴滴进行了20亿人民币(约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
另外一边,Uber也宣布了来自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的35亿美元投资。截止目前,Uber全球G轮融资已经达到60亿美元。
Uber和滴滴出行纷纷宣布最新融资情况,预示着新一轮专车大战即将上演。
对此,彭钢认为出行市场仍有细分领域的机会可言。“从政府管理、和整个城市的交通来讲必须要有一个平衡点,不可能完全出现一个单一的垄断者。”
他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行业如果回归到差异化竞争模式里,易到用车仍然有机会。未来出行行业的解决方案还会出现其他几个模式,一是上游车厂的汽车共享模式;二是延伸到下游的O2O服务,比如Uber推出的UberLife,以及渗透到旅游用车市场等。
对于易到用车差异化,彭钢说他们更偏向于服务导向,这在产品中也有所体现,比如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乘坐的车型和服务的司机。“我们不以效率导向为先,未来就不会像滴滴和Uber那样去发展。一定要跟他有一定档次上的差别,这是根本问题。”
而对于接下来出行市场的格局发展,彭钢认为现在处在一个过渡期,市场接下来会分化,车厂、出租车公司、其他的O2O服务提供者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进入这个市场。“这反而是竞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