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是手机品牌中的老资格了,近几年虽然成绩下滑,但是却丝毫没有出现不良状况。三星最可怕的不仅仅是拥有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还在于其庞大的全产业链优势,虽然个别领域上并不拔尖,但是却样样精通,三星用40年时间就发展成如此规模的巨头产业,因素有很多,我归纳三点比较重要的原因。
发力内存,打破垄断
韩国40多年前的电子产业是比较落后的,可以说那时候的三星电子是在为日本企业打工,产品低端廉价,那时的高端技术牢牢被美国和日本控制着,三星根本不算什么。那时的韩国政府对于电子产业领域的投入很有限,一是因为风险大,二是因为资本和人才技术要求太高,俗话说“不自信”。
但是此时掌管三星的李健熙经过国外的深造学习,认为半导体领域将是韩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没错,韩国比日本的资源甚至更匮乏,国土面积小,如果未来不发展高精尖产业将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于是70-80年代的三星首先发力内存产业,兴建工厂,向内存市场宣战。
不惧亏损,血拼到底
内存市场当然不是那么容易打进去的,那时的日本和英特尔在内存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三星技术和产能都落后好几代,甚至比现在的国产内存落后还要多,日本企业经常用低价来打击三星的内存产业,导致三星内存数年来一直是严重亏损的状态,一直到李秉喆去世仍是如此。但是此时的三星越搓越勇,方向坚定,并不断加大投资,引进人才和技术,誓要一拼到底。
都知道,内存市场就跟期货市场一样,涨的时候能赚的盆满钵满,跌的时候则痛不欲生,随着三星十多年的坚持,终于到了内存涨价的时期,此时英特尔也基本退出内存市场,三星终于开始盈利,而且经过多年的打拼,其内存技术已经超越日本,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两年后,又率先推出256M DRAM,日本后来即使整合组建了尔必达仍然是大势已去,可以说,三星终于撑过了最艰难的关头。
大刀阔斧,称霸市场
刚才说过,内存有涨就有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内存大降价,三星在面临困境时居然是继续扩大产能,扩大亏损,这样的举措带来的就是内存芯片价格大大跌破成本,大多内存厂商都撑不住了,纷纷导致德国奇梦达破产,日本尔必达被收购,三星彻底取得了胜利。
这样整个DRAM行业已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了,SK海力士也是韩国企业,它和三星占据了高代75%的内存市场,再后来,由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手机产业的扩大,全球内存和闪存需求量越来越高,内存价格也是不断飙升,三星成为存储芯片领域的霸主。
三星的半导体芯片代工产业起步也没几年,发展同样迅速,这些都离不开三星集团领导层远见的策略和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和先进设备有关,或许用不了几年,三星的芯片代工产业就能给台积电敲响警钟。
三星半导体产业40多年来的成功秘诀就在于,立足长远,战略决策“狠准快”,不惜代价和对手硬碰硬,直到对手倒下,只要最后自己还有一口气就是胜利者。当然还离不开三星李氏父子的高瞻远瞩和管理才能,同样也离不开韩国全国上下对三星的扶持。
抱着没有回头路的信念和决心狠狠拼一把,或许这也给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指明了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