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服务机器人,大家一定会想起某些餐厅为博人眼球推出的事实上智能化程度比较低的机器人为人们提供上菜服务,也会想起一些科技类电影里贴心为主人提供端茶送水、甚至按摩的机器人小秘书……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还远远不止这些,或者说,服务机器人的未来应用范围,一定是比这些场景更广阔的。
然而,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服务机器人显然还没有达到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境界。记得不久前看过一个搞笑类节目,讲的就是服务机器人现场停电、系统出错、临时故障等等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故事,搞笑的同时也是对服务机器人现状的一种讽刺。
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产品还处于研发测试的阶段和层面,已经成熟并投入市场的落地应用还很有限,服务机器人整体发展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简称“三宗罪”:
首先,假,就是虚假,很显然我国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技术还不够,产品伪智能现象严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不足,产业发展似乎“噱头”比真实的功效要的大多。究其原因就是企业研发能力的缺失以及核心技术的缺乏。
其二,惧,害怕,产生一种避而远之的态度,消费者对于服务机器人的信任度不够,服务机器人发展普及度和渗透率不足。从生产制造与研发者的角度来讲,这是因为服务机器人功能、技术无法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宣传夸大、价格虚高。
其三,乱,行业发展混乱,行业发展标准缺失、陷入秩序混乱的状态当中。由于产品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不够完善,给了不少企业窃取政策红利、钻行业漏洞的机会,跟风者众、虚假宣传、乱象横生。
这便是我国服务机器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极大严峻问题。
当然,这也并不能全盘否定我们的已有成绩,近年来,在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愈发凸显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获得了愈发广泛的应用,这无疑也是我国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契机。
借此契机,未来破除假、惧、乱可以这样做:
政府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正在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的中高层次发展,并明确指出要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的无序发展。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加强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细分市场、资本并购等几个方面的突破,积极培育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以及部分龙头企业。
在这样的利好政策推动下,相关行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市场智能化、家庭化、产业化发展的需求,通过自身研发创新实力的增强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来满足市场用户的实际需要。总而言之,若想要在市场当中立足,必然要将用户的真实体验放在第一位。破除“三宗罪”,服务机器人的“赎罪之旅”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