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容商网 > 工业4.0 > 正文

国内外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商情况介绍

核心提示:第一节 国内外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商情况介绍 1、瑞典ABB Robotics公司 ABB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公司。1974年,ABB公司研发了全球第一台全电控式工业机器人-IRB6,主要应用于工件的取放和物料的搬运。1975年,生产出第一台焊接机器人。到1980年...

第一节

国内外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商情况介绍

1、瑞典ABB Robotics公司

ABB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公司。1974年,ABB公司研发了全球第一台全电控式工业机器人-IRB6,主要应用于工件的取放和物料的搬运。1975年,生产出第一台焊接机器人。到1980年兼并Trallfa喷漆机器人公司后,机器人产品趋于完备。至2002年,ABB公司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已经突破10万台,是世界上第一个突破10万台的厂家。ABB公司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在焊接、装配、铸造、密封涂胶、材料处理、包装、喷漆、水切割等领域。

2、日本安川电机公司

安川电机(Yaskawa Electric Co.),自1977安川电机年研制出第一台全电动工业机器人以来,已有28年的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历史,旗下拥有Motoman美国、瑞典、德国以及Synetics Solutions美国公司等子公司,至今共生产13 万多台机器人产品,而最近2年生产的机器人3万多台,超过了其他的机器人制造公司。2005年4月,该公司宣布将投资4亿日元,建造一个新的机器人制造厂,于11月运行,2006年1月达到满负荷生产。届时,该公司每月工业机器人生产能力将达到2000台。

其核心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点焊和弧焊机器人、油漆和处理机器人、LCD玻璃板传输机器人和半导体晶片传输机器人等。是将工业机器人应用到半导体生产领域的最早的厂商之一。2004年机器人销售收入为1051亿日元,占该公司营业总收入3096亿日元的34%。

3、日本FANUC公司

FANUC公司的前身致力于数控设备和伺服系统的研制和生产。1972年,从日本富士通公司的计算机控制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FANUC公司。FANUC公司包括两大主要业务,一是工业机器人,二是工厂自动化。2004年,FANUC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2648亿日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包括注模机产品)销售收入为1367亿日元,占总收入的51.6%。

其最新开发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有:

(1)R-2000iA系列多功能智能机器人。具有独特的视觉和压力传感器功能,可以将随意堆放的工件检起,并完成装配。

(2)Y4400LDiA高功率LD YAG激光机器人。拥有4.4千瓦LD YAG激光振荡器,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4、德国KUKA Roboter Gmbh公司

KUKA Roboter Gmbh公司位于德国奥格斯堡,是世界几家顶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1973年研制开发了KUKA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该公司工业机器人年产量接近1万台,至今已在全球安装了6万台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广泛应用在仪器、汽车、航天、食品、制药、医学、铸造、塑料等工业上。主要应用材料处理、机床装料、装配、包装、堆垛、焊接、表面修整等领域。

5、意大利COMAU公司

COMAU公司从1978年开始研制和生产工业机器人,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获得ISO9001、ISO14000以及福特公司的Q1认证。其机器人产品包括Smart系列多功能机器人和MAST系列龙门焊接机器人,广泛用于汽车制造、铸造、家具、食品、化工、航天、印刷等行业。该公司2004年营业总收入为17.16亿欧元,其中机器人产品的销售额占6%。

二、国内主要机器人公司

1、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

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由中国首钢总公司、日本株式会社安川电机和日本岩谷产业株式会社共同投资组建,三方出资比例分别为45%、43%和12%,引进日本株式会社安川电机最新UP系列机器人生产技术生产“SG-MOTOMAN”机器人,并设计制造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化工等行业的焊接、喷漆、装配、研磨、切割和搬运等领域的机器人、机器人工作站等。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为800台。

2、中国新松机器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为主发起人投资组建的高技术公司。是“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八六三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该公司在国内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机器人企业,并在《福布斯》2005年最新发布的"中国潜力100榜"上名列第48位。其产品包括:rh6弧焊机器人、rd120点焊机器人及水切割、激光加工、排险、浇注等特种机器人。

3、航天赛能机器人事业部

航天赛能机器人事业部下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六研究所,专业从事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和咨询等业务。始建于1966年,该部门实力雄厚,科研经验丰富,设计制造的机器人应用范围很广。应用材料处理、机床装料、装配、包装、堆垛、焊接、表面修整等领域。

第二节

现阶段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是高度集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和图像处理等学科最新科研和产业成果的前沿高新技术产业,是拟建的江苏省(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服务的产业核心和研发的产业立足点。直接影响生活最优化和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核心,推进着未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机器人技术是一种是以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体、有机融合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品质并成功解放了劳动力资源。作为高技术领域中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机器人技术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的特点,对学术研究、产业升级、培养创新意识、保障国家安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从根本上为提升机器人技术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为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拓宽了道路,已涵盖国防、航空航天、工业生产、服务、老人康复、教育甚至普通家庭生活,一场新的机器人技术研究高潮和发展契机业已到来。

机器人技术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战略性高技术,充满机遇和挑战。

目前,国际上机器人市场大概有80亿至100亿,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服务机器人从原来的300多万台增加到1200多万台,特种机器人(如:排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外,微软等IT企业,丰田、奔驰等汽车公司,甚至还有家具、卫生洁具企业都纷纷参与机器人的研制。

美国和日本多年来引领国际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国际上机器人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目前,日本除了比较关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以外,还注重中间件的研制。然而,近年来日本基本上在做模仿性的工作,突破性技术比较少。而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再有,美国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军用机器人,目前世界销售的9000台军用机器人之中,有60%来自美国。比如: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BigDog军用机器人,能负重100公斤,行进速度跟人相当,每小时达到五公里,还能适应各种地形,即使是在侧面受到冲击时也能保持很好的系统稳定性。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直在牵引着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不但将在工厂、实验室与人一起工作,还将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路口为人们指引路径、回答问题、帮助行人。机器人还将步入千家万户,为老人端茶送水,护理伤病人等等。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会如同现时对待计算机一样,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都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

机器人化是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目前汽车制造业是所有行业中人均拥有机器人密度最高的行业,如2004年德国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为162台,而在汽车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则为1140台;意大利的这一数值更能说明问题,2004年意大利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辅助操作的机器人数量为123台,而在汽车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机器人的拥有数量则高达1600台。

在国外,应用于制造业的机器人取得了较显著进展,已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知名机器人公司。如德国的KUKA、瑞典的ABB、日本的安川等。据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2002年至2004年,世界机器人市场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5年达到创纪录的30%,2007年全球机器人实际安装量达到650万台,机器人安装量比2006年增加3%,达到了114365台。据统计,近年来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球机器人行业总销售量比2006年增长25%。而无论在使用、生产还是出口方面,日本一直是全球领先者,目前日本已经有130余家专业的机器人制造商。

第三节

焊接机器人的应用

国际上80年代是焊接机器人在生产中应用发展最快的10年。我国工厂从90年代开始,应用焊接机器人的步伐也显著加快。应该明确,焊接机器人必须配备相应的外围设备组成一个焊接机器人系统才有意义。国内外应用较多的焊接机器人系统有如下几种形式:

1. 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单元)

如果工件在整个焊接过程中无需变位,就可以用夹具把工件定位在工作台面上,这种系统既是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在实际生产中,更多的工件在焊接时需要变位,使焊缝处在较好的位置(姿态)下焊接。对于这种情况,变位机与机器人可以是分别运动,即变位机变位后机器人再焊接;也可以是同时运动,即变位机一边变位,机器人一边焊接,也就是常说的变位机与机器人协调运动。这时变位机的运动及机器人的运动复合,使焊枪相对于工件的运动既能满足焊缝轨迹又能满足焊接速度及焊枪姿态的要求。实际上这时变位机的轴已成为机器人的组成部分,这种焊接机器人系统可以多达7-20个轴,或更多。最新的机器人控制柜可以是两台机器人的组合作12个轴协调运动。其中一台是焊接机器人、另一台是搬运机器人作变位机用。

2. 焊接机器人生产线

焊接机器人生产线比较简单的是把多台工作站(单元)用工件输送线连接起来组成一条生产线。这种生产线仍然保持单站的特点,即每个站只能用选定的工件夹具及焊接机器人的程序来焊接预定的工件,在更改夹具及程序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这条线是不能焊其他工件的。

另一种是焊接柔性生产线(FMS-W)。柔性线也是由多个站组成,不同的是被焊工件都装卡在统一形式的托盘上,而托盘可以与线上任何一个站的变位机相配合并被自动卡紧。焊接机器人系统首先对托盘的编号或工件进行识别,自动调出焊接这种工件的程序进行焊接。这样每一个站无需作任何调整就可以焊接不同的工件。焊接柔性线一般有一个轨道子母车,子母车可以自动将点固好的工件从存放工位取出,再送到有空位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变位机上。也可以从工作站上把焊好的工件取下,送到成品件流出位置。整个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一台调度计算机控制。因此,只要白天装配好足够多的工件,并放到存放工位上,夜间就可以实现无人或少人生产了。

工厂选用哪种自动化焊接生产形式,必须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及素要而定。焊接专机适合批量大,改型慢的产品,而且工件的焊缝数量较少、较长,形状规矩(直线、圆形)的情况;焊接机器人系统一般适合中、小批量生产,被焊工件的焊缝可以短而多,形状较复杂。柔性焊接线特别适合产品品种多,每批数量又很少的情况,目前国外企业正在大力推广无(少)库存,按订单生产(JIT)的管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柔性焊接线是比较合适的。

相关阅读

2012中国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

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 A.产品定义 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交流伺服电动机:用交流电信号控制的伺服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机器。工作原理:主要由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

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概况

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智能装备业发展现状 智能装备产业具有技术高端、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强“两高一强”的发展特点,是目前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其中,机器人是智能装备产业的新兴和高端领域,能够辐射带动整个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代...

【精品行业咨询分析报告】2015年机械制造行业...

风险因素 “互联网+”倒逼产业变革。“互联网+”即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由于其逆向变革属性,目前制造业的互联网化程度在整个价值链中偏低。机械行业面临着以下两方面的变革:1)个性化需求倒逼生产制造柔性化加速,增加柔性生产系统、自动化系统、机器...

2015年机械制造行业 分析报告

2015年机械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倒逼产业变革。“互联网+”即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由于其逆向变革属性,目前制造业的互联网化程度在整个价值链中偏低。机械行业面临着以下两方面的变革:1)个性化需求倒逼生产制造柔性化加速,增加柔性生产系统、...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_刘绪乐

科技与企业 203科技创新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而工业机器人的发明则将计算机技术完美的应用到了工业生产中。对于工业机器人,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广泛...

评论几句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