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昨日在秘鲁利马落下帷幕。研判世界经济形势、探讨全球发展对策、讨论国际税收合作等成为主要议题。
作为全球经济发动机之一,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不断提升,中国经济也成为热点议题而广受关注。
对于世界经济,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速预测至3.1%,这是过去12个月以来的第四次下调。
全球问题在发达国家复苏乏力
第一财经日报:IMF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3.1%,较7月时的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其中部分原因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可能连续第五年出现下滑。你如何看待当前全球经济形势?
若以中国为例,相比2009年至2011年我国10%的经济增速,现在7%的增速是放缓了。有些国家幻想中国经济增速还维持在10%,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持续的。7%是非常高的增长速度。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50%以上,支持了全球经济复苏。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现在应该是发达国家更快地复苏,以给发展中国家一些外部的需求。
发展中国家是转移定价的受害者
日报:此次年会期间,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签署了一揽子行动协议,旨在打击“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为,推进整体、统一、协作的国际税务改革。在全球税改方面,我国会有哪些举措?
比如转移定价,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是转移定价的受害者。举个例子,同样的东西卖到中国来,价格会贵很多。按照税收的原理,应当在利润的发生地缴税。在中国东西卖得这么贵,又将利润转移回国交税,这就是BEPS。在我这儿卖得贵,在我这儿产生的利润就应该在我这儿交税,就这么简单。
200亿南南合作基金是重大贡献
日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年底在法国巴黎召开,各国十分关注气候资金问题,您对此有何看法?中国在其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今年11月份就要在巴黎召开气候变化大会。根据哥本哈根协议,发达国家分步到位,承诺到2020年每年要动员1000亿美元的气候变化资金来支援发展中国家。这次会上个别机构提出了一些换算公式,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其中计入算作发达国家履行承诺的部分,算得稍微多了点,不是那么科学。我们希望更为平衡。距离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来计量发达国家应有的贡献?这个问题刚刚提给财长们,还没有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