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人民币汇率逼近6.5中性降息

行业分类:经济金融 发布时间:2017-09-07 09:56

近一个月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已从6.72一线回升至6.52,涨幅达到近2000个基点。9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311,较前日上调59点,连续8个交易日调升,为2015年以来最长连升。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8月底以来人民币连续加速升值,其实是过去积累了长达2年的未结汇头寸及阶段性看空人民币头寸的反向平盘推动的,未来存在突破6.5的可能。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企稳回升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打开了空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大幅压缩短期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余额,可以达到“中性”降准的效果。虽然“中性”并非“大水漫灌”,而是解决流动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但也有观点认为,降准的宽松信号太大,且时机不对。

结汇需求助推人民币升值

“之前人民币贬值的时候,多数企业没有及时结汇。但总有需要人民币的时候,而且人民币利率比美元利率高,资金放在离岸要承受负的利差。如今人民币一直在升值,企业就觉得扛不住了。”一位资深外汇交易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陈健恒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变化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相对于美元一直保持稳定。而从今年初开始,美元指数就已经告别了去年末以来的强劲势头,开始缓慢下行。于是,人民币贬值压力降低,外汇储备也趋于稳定。

第二阶段,5月份下旬,央行在汇率定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后,人民币汇率开始相对于美元升值。5~8月份,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元持续走弱,美元指数在5月下旬的97.2附近一路走低,在8月初最低跌破93。不过,在这个阶段,市场对人民币走势仍持有一定疑虑,尽管贬值预期减轻,但对人民币是否会重新升值将信将疑。此间,人民币的结汇阶段性增强,外汇占款的下滑压力进一步减轻,但尚未回到很强的结汇需求以及外汇占款大幅回升的状态。

“第三个阶段则是8月份至今,人民币在7月末8月初连续突破6.75和6.70两个重要关口后,市场心态开始发生一些重要变化。”陈健恒分析,虽然美元指数未必进一步大幅下跌,但人民币依然相对于美元补涨。人民币在这一阶段的升值其实是过去积累了长达2年的未结汇头寸及阶段性看空人民币头寸的反向平盘推动的。一旦人民币突破一些重要关口,会触发一些止损盘的平盘,企业的结汇情绪也会上升,带动银行自营盘也跟着买入人民币。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立即删除内容。